第600章 期新(五)(第3/3页)

比如,按照我脑中的预想,除了在高端保持少数吉祥物式的个例之外,将来淮东所有的在地僧道之流,必须从官方办理相应机构的培训出来,并且底层参与过一定时限的社会服务和实习,才可以在相应场所里执业挂单,不然永远都是不合法,也无法公开活动的游方僧道。

然后再按照商业化的模式,对相应的宗教场所进行幕后运营,以类似心理辅导的形式,实现间接的影响。紧接着进一步,将真正的修行者和闹市的宗教从业人员区分开来,组织相应的委员会,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自上而下的管理。

这就是后世被驯服的宗教团体相对成熟的管理经验,虽然被人诟病于有失出家人心灵清净初衷,过于铜臭的重重不堪,对我来说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至少大多数民众,都是难免衣冠取人注重外在形象的俗流,而更在意寺院禅林的规模大不大,历史悠久与否,香火繁盛不,往往越是富华隆重宏伟巍峨,就也就越是心生敬畏和虔诚憧憬。

也只有后世那些吃饱了闲得慌的小清新,才会去叶公好龙式的追求什么心灵上的平静,然后被遇到稍微艰苦点的环境,就喊爹叫娘的逃回来。

综上所言,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将治下大多数军民百姓的生老病死,都纳入淮东政权体系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