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意恐迟迟归(第3/3页)

所谓个人魅力与统帅力的额外加成,不外乎就是这么靠不断的战绩和胜果给堆出来的。

不过,留守南岸的部队里,气氛却有点不对劲,仔细盘问之后才知道,居然在我们渡河之走后,徐州方面的帅司就派人过来传令,想把留在南岸的这一营人马,给带走赴军前待命。

不过被留守的营官沈霍伊,以主将不在而未得授命,而比较坚决的挡了回去,其中有发生了一些杯葛和是非,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也了。

比如,在明面招还不果之后,又借交割输送辎重的机会,让人以帅司的名义,私下威逼利诱营下的军官们,自行带队归还徐州,以获得更好的前程和机遇。

而且真还有若干二货有所动心,或是相信了来人的说辞和劝诱而私下,试图蹿兜和鼓动底下的士兵带械脱队,随自己前往徐州。

好在士兵委员会的布置再次发挥了作用,被及时发现上报沈霍伊,他不敢擅专,籍着转运的机会派人过河送信。

然后先行一步准备撤退事宜的副将辛稼轩,正好在对岸组织船只,闻讯连夜乘船过河,召集军中夜操点卯,将这些不良的苗头给断然处置了。

而那些私下入营的串连人员,也被一一指认出来,以北朝奸细为名吊死在围墙上以儆效尤。

在这件突发事件中,一贯颇为低调勤勉的辛稼轩,固然表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果断和手腕。

不过,这也意味着他因为这个决定,而与帅司方面彻底撇清立场,在日后的仕途前程上,少不了某种妨碍和坎坷,而不得不更多捆绑在我的立场上。

只是当我问起,他当时如此决定的因由时,辛稼轩的回答是,他只是在遵守和维护军中既成制度而已,就算是帅司也不能轻易逾越和破坏,更别说假借帅司之名,私下行苟且之事的那些小人。

然后,我也只能笑而不语了,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傲娇吧,有时候过于坚持某种道德观和底限,也算是一种令人放心交出背后的优点吧。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些担心起,已经前往徐州的第三营和带队的陆务观来,希望他不会因此被迁怒或者殃及池鱼吧。

直到我遇到了带兵前来接应的刘延庆之后,才明白了更多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