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战淮北(十六)(第2/3页)

“恭喜将主……”

“恭喜防御大人……”

他们轰得一声,顿时很有些喜笑颜开的对我恭贺到,又纷纷交头接耳的用新职衔道贺起来。

“那坏消息又当如何……”

最先反应过来的却是军中总教导官,兼马军指挥韩良臣。

“嗯……”

我回首做了个按下的动作,让他们从新安静下来。

“坏消息是,这个升迁只是职衔和编制上。”

“帅司以兵站正紧为由,眼下不会给我们一兵一卒的增援……”

“所需差额,就地自募补齐……”

顿时一片哗然大喧。

“果真是小娘养的么……”

最先爆粗口的是第四营头杨再兴。

“帅司当我们是什么了……”

不满溢于言表的第二营官张立铮道。

“闲投散置到这里来,也就摆了……”

第一营官风卷旗亦接口道。

“连补充和援手都不给,拿什么去御敌啊……”

第三营崔邦弼更是摊了摊手。

辛稼轩、陆务观和赵隆三位次席主官,虽然碍与身份没有像他们一般大声抱怨,却也流露出某种不满和失望的神情来。

毕竟平日再这么有分歧,但是来到这只军中,总是期望同舟共济,有所作为和建树的,但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明显的不公正待遇,这算什么个事啊。

“所以……”

我按了按手,让他们稍稍冷静下来。

“我们须的自己想法子,群策群力自力自强才是……”

“哪怕有所违规和犯禁。”

然后心中暗道,这一句才是重点。

“也要不得已为之了……”

说到这里,我意有所指留心了下军中第三号人物,身为首席大参陆务观,他的表情微微一变,却又按奈下去。

至于辛稼轩和赵隆,则多少用沉默的态度,表示了某种默许和暂且观之的态度。

当北军董虎庭的人头和相应的斩获,还有请援的报告一起上去后,回复我们的就是这么轻飘飘的一纸文书。

其中虽然林林总总的褒奖和孤立了一大堆,最终总结下来的大抵意思就是,“要援军暂时没有,要编制和物资可以有,自己想办法度过困难云云。”

不过有了这么一个可以在战地权益行事的头衔,总比没有好。

按照南朝延边战区的阶级分为:总管路(道)——置制使分路(数州)——统制(大小军州)——都监(大小城塞)——指挥/正将(小镇堡寨)——都头/部将(大小戍垒)、火头/队将(诸哨燧),以火长、校尉到将军、大将军的相应职级的各色武官充任。

作为延边战区制度的最大特色,就是这些延边武职,都可以兼管或者代行部分治民之责。毕竟为了对应战地的突发状况,不可能牺牲效率和职能,去玩什么战地文武分职。

于二线地方则并设有:刺史——团练——提辖——巡检——节级——队目,以管领乡兵义勇之属。则同样是延边体制下,以当地亲民官及其僚属,兼领部分防边的武职需要,与前者相互参杂,可以相互转换、升迁。

而这个马步都监,正好处于大战区的第四资序,也算是跨出普通将领的层次,成为一方守臣的起点和门槛,毕竟从毒箭开始,就可以处置军地纷争的各种刑名讼务,临时征发一定比例的钱粮丁役来巩固防要。

当然了,我这个权毫州防御使,属于眼中缩水版的产物,能管辖的只有毫州东部的两县三城,而且还是人口逃往颇多,百业凋敝的新占领区。

至于驻备毫州西部,五个城邑的那两部人马,那就只有实质上的建议和协调权了,对方若是不听协调,也是不理会的花,我也只能去请求帅司处分。

也就是说,光给个头衔,就指望我们自力更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抵挡可能占了大优势的敌人,就算是失宠小妾养的也莫过于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