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顺天逆民秦统一(第2/7页)

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侦探感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但需要重新审视《史记》的相关记载,而且有必要重新构筑秦王朝和秦始皇的历史——一部新的更加接近真实的历史。

2. 重新寻找秦始皇

构筑新的历史,不但需要新史料,也需要新视野和新方法。在新方法中,合理的推想自然是必不可少,不过,临场体验也是缺不得的功夫。临场体验,一种是用脑,用脑深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现场,穿越时空作历史学的联想,去设身处地地体验当时的事件情景和人物心情。另一种是用脚,用脚深入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现场,到古代的遗址去脚踏实地,去走去看去考察。

古代的遗址,是往事的废墟——废墟不是终结的空虚,而是与记忆同在的生存。当废墟被触发的时候,存留的记忆基因将会赋予往事以复活的生命。在这次秦始皇疑案的追查中,历史侦探用脑的临场体验多,用脚的临场体验少,走得少了,看得少了,实地的临场感也淡薄了,他自己不满意,朋友们也有意见。

有幸得到历史法庭格外恩准的休假后,历史侦探决定去作实地考察,再一次用脚去深入历史现场,去复活历史,去寻求秦始皇的历史真相。

心中的火焰燃起来,2009年3月,历史侦探查询地图,打点行装,行进在山海之间的风尘路上。

历史侦探到胶南,登琅琊台,感受秦始皇乐而忘返的欢愉,确认方士徐福与所谓的坑儒事件并无牵连,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放心之余,追寻秦始皇巡游的足迹,沿山东海岸北上,风雨中登成山头,体验当年旅行的艰辛,想见秦始皇祭祀日神的庄严。又西行去烟台,上芝罘岛,这里曾经是秦始皇祭祀阳主、刻石记功的圣地,如今历经沧桑,天变地动,小岛连通陆地,刻石已成纸上回忆。古今虚幻,往事如烟,最终去了蓬莱阁,因为海市蜃楼的幻影,八仙过海的传说,这里已成古往今来一大名胜地。

蓬莱阁(李开元 摄)

考察归来,历史侦探再次翻阅古典,研读新出土的文献,查询古今中外的意见,在确信“坑儒”是编造的伪史之余,情不自禁感慨:秦始皇一生的事迹,我们实在是了解得太少,也欠缺了尽心尽力去了解的努力;秦始皇一生的功过,特别是他的历史形象,不仅是被曲解误读,更是被人为地丑化了。两千年来,作为秦人的子孙,我们没有寻实据理,公正客观,努力地去认识一个真实的秦始皇,而是囿于党派学派的成见,出于眼前利益的需要,编造出种种曲意阿世的诠释,偏离历史的真实越来越远。如此的结果,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愧对子孙后代,徒引海外识者的嘲笑而已。

感慨之余,历史侦探痛定思痛,他深感秦始皇留下的历史遗产,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今的中国社会,有必要为秦始皇这样一个伟大而复杂的历史人物作正本清源的澄清,对他在历史上的事迹,重新作细致的考察,对他在历史上的功过,重新作公正的评价。作为华人的职业历史侦探,他自感羞愧汗颜,觉得自己在这桩千年疑案中是有责任的,他考虑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从事这项艰难的工作。

3. 推倒重来的工作

有一句话说得好,看法可以有很多,事实却只有一个。看法是对事实的解释,是建筑在事实基础上的高层楼阁。在事实和看法之间,事实优先。一旦事实动摇,看法必将摇摇欲坠。历史侦探以为,唯一的事实,是历史认识的基础;多样的看法,只是对唯一事实的不同解释。如果我们相信人类有遵从事实的共同理性,正确的逻辑关系是人类的共同意识的话,最接近事实的解释是可以逐步接近的,不同的看法是可以趋于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