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记》失载了的历史(第3/12页)

平定季君之乱,拥立秦昭王的关键人物是魏冄。在秦国政局的危难关头,为什么魏冄出面就能够安定秦国政局呢?对于这个涉及秦国政局核心背景的问题,司马迁只用了一句话带过,“唯魏冄力能立昭王”。这句话是说,在当时大混乱的形势下,只有魏冄有力量能够拥立秦昭王。那么,我们自然要问,为什么唯有魏冄才有安定秦国政局的力量呢?遗憾的是,司马迁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可以说又成了一桩不明不白的历史疑案。

历史侦探以为,在有了破解多个疑案的经验和结果以后,我们今天已经可以对司马迁一笔带过的疑问作出合理的解答了。这个答案,就在魏冄的姓氏当中。魏冄与宣太后同母异父,他姓魏名冄,他的姓,是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魏是魏国王室的姓氏,魏冄的父亲应当是出身于魏国王室的贵族,宣太后的母亲生下了宣太后以后,改嫁了魏氏,从而,在魏冄的身上,有楚国和魏国两国王室的血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魏冄在秦国王室中就成为一位非常特别的人物:因为父系的缘故,他与秦惠王的王后魏夫人(惠文后)是亲族;因为母系的缘故,他又是秦惠王的侧室楚夫人(宣太后)的亲族。他同时得到两国夫人的信任,成为秦国政坛上一位横跨魏系外戚和楚系外戚的双料人物。

正是因为魏冄的这种特殊身份,加上他本身贤明强干,还在惠文王的时代,他已经登上政治舞台,秦武王即位以后,他更是身居高位,成为手握兵权的重臣。秦武王猝死,以惠文后为首的魏系外戚拥立公子壮,以宣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拥立公子则,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在这个时候,身居高位,手握重兵,与对立的双方都有深厚关系的魏冄的态度,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如果魏冄倒向魏系,公子壮将确立为秦王;如果魏冄支持楚系,公子则将确立为秦王。

在二者取一的关键时刻,魏冄决定支持楚系,与姐姐宣太后联手,拥立外甥嬴则。魏冄决定支持嬴则为秦王以后,亲自出任将军,统领军队控制了首都咸阳,用武力将公子壮及其支持者一一消灭。在这次巨大的政治变化中,惠文后忧虑而死,秦武王的新婚魏夫人,被魏冄礼貌地送回娘家,既不得罪魏国,也对过世的秦武王有一个妥善的交代。当时的人,都称赞魏冄富于智谋,长于办事,善于做人。

秦昭王即位的时候,年纪尚幼,秦国的政权,由母亲宣太后代理,魏冄成为辅政的第一权臣,直接出面主持国政。在秦昭王在位的五十六年间,魏冄一共五次出任秦国的丞相,在丞相任上当政二十五年之久,成为秦国历史上任职最久的丞相。魏冄文武双全,他不仅善于处理内政外交,还多次亲自出任将军,统领秦军征伐赵、魏、齐等国,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赫赫功勋。在魏冄当政其间,秦国内政稳定,外交活跃,秦军顺利进军关东,逐一击败各国,在争取统一天下的主导权的过程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在魏冄的主导下,秦昭王第一次称帝,向天下显示了秦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意志和实力。

在魏冄辉煌的一生当中,有两项功绩最值得提起:第一当然是他当机立断,平定季君之乱,拥立秦昭王安定秦国政权;第二是他善于用人。白起是秦军的名将,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最大功劳。白起出任秦军大将,是由魏冄推荐的;白起所有的重大军事行动,都是在魏冄坚定的支持下获得的成功。魏冄为相,白起为将,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最佳的将相组合。正是在这一对最佳组合的合作下,秦军取得了伊阙之战的胜利,彻底打垮了韩国和魏国;也正是在这一对最佳组合的合作下,秦军取得了鄢郢之战的胜利,迫使楚国退出了统一天下的候选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