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弟弟为什么叛变投敌?(第3/11页)

我们前面已经作过介绍,夏姬是子异的生母,她生下子异以后,多年冷落无宠,与子异相依为命,二人之间有浓厚的母子亲情。子异被华阳夫人收为养子而成为王太子继承人,夏姬也沾光,有了出头的日子。如今儿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自己身边,自然是万分高兴。夏姬为儿子高兴,她感谢吕不韦,感谢华阳夫人,感谢上天保佑,她与子异之间,自然少不了劫后重逢的喜悦。

关于夏姬其人,史书上记载得很少,只说她是安国君众多夫人当中的一位,生下子异以后,“无宠”,得不到安国君的宠爱,是一个在后宫郁郁寡欢的女人。我们知道,战国时代各国王室通婚,王女出嫁到外国,王子娶外国的王女为妻。各国王族间的婚姻,多有国际的背景。以这种常情而论,夏姬可能是出身于某国王族的夫人。

夏姬的“姬”,是妇人的美称;姬前的“夏”,或者是姓氏,或者是与出生国相关的某种称谓。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秦始皇的母亲被称为赵姬。赵,不是她的姓氏,而是表示她的出生国——赵国的一种称谓。以此类推,夏姬的“夏”可能也是如此。

夏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的活动区域,以山西南部的安邑(今山西夏县)和河南西部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为中心,战国时代都属于韩国的领土,基于这种地域观念,称韩为夏,称韩国出身的韩夫人为夏夫人,写作夏姬,应当是合于情理的。

我们的这个推测,也有别的旁证。我们在后面将会谈道,成蟜十五岁的时候,曾经出使韩国,不费一兵一卒,迫使韩国献出大片土地,回来后封爵受赏。这件事情的背后,显示出夏太后与韩国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

所以我们说,“夏姬”出身于韩国王族,是韩国系的夫人。

回到咸阳的子异,年仅二十五岁。他与吕不韦一道逃出邯郸时,由于事情紧急,夫人赵姬和年仅三岁的长子嬴政都被留在围城邯郸,生死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人情的考虑,也依据秦国的制度,马上为他物色新夫人成了紧迫的事情。

按照当时的惯例,王子的婚姻多由母后决定。夏姬是嬴异的生母,在儿子的政治前途上她插不上话,得听华阳夫人的;在儿子的第二次婚姻上,她则是当仁不让的关键人物,子异的新夫人,当由她选定。也依据当时的惯例,母后为儿子娶妻,多会在自己的近亲中选取,熟悉的娘家自然成为首选。比如说,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出身于魏国,她为秦武王选取的夫人是魏夫人。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出身于楚国,她为秦昭王选定的夫人是楚夫人。以此推断,夏姬为子异选取的新夫人,应当是韩国王族出身的韩夫人。

子异是秦昭王五十年初回到秦国的,我们推算他回到咸阳的当年娶妻,第二年生下成蟜,成蟜大概比嬴政小三岁左右,是子异的次子,嬴政的异母弟。韩夫人是夏姬从自己的娘家选定的儿媳,她生下的成蟜,自然得到夏姬的喜爱和关照。

如此一来,内以夏姬、韩夫人和成蟜为中心,外以韩国为支援,在秦国的王室里面,自然形成一种新的韩系外戚政治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赵姬和嬴政不能从赵国归来,成蟜就将取代嬴政成为子异的第一继承人,韩夫人就将取代赵姬成为第一夫人,秦国的政局将会变动,秦始皇的一生,将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

4. 三种外戚势力的博弈

幸运的是,赵姬和嬴政劫后余生。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嬴政的曾祖父秦昭王死去,祖父安国君即位,是为孝文王,父亲子异正式做了王太子。以新王即位为契机,敌对的秦赵关系和解,作为表示和解的行动,赵国将赵姬和嬴政送回秦国。这个时候,距离子异逃出邯郸整整六年,嬴政已经九岁,而成蟜呢,大概是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