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不韦真的是秦始皇父亲吗?(第2/10页)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纪事,究竟哪一个对,哪一个错?哪一个是历史的真相,哪一个是人为的虚构呢?这就是需要我们来破解的历史疑案了。

2. 嫌疑人名单

俗话说得好,两占不定,讲的是算命打卦,一卦凶一卦吉,你无法拿定主意。正如我们对案件的审理,肯定和否定的证据一半对一半,法官无法根据现有的证据断案。基于这种常识,仅仅依据《史记》这两处不同的纪事,历史侦探也无法判断哪一处对哪一处错,也就是说,无法判定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子异还是吕不韦。

在案件的侦破中,刑警侦探为了判断事件的真相,常常使用一个有效的方法,叫作排除法。在种种疑迹当中,逐一排除假象,最后剩下来的,应当就是最接近真相的了。在秦始皇生父是谁这桩疑案中,可能是秦始皇生父的嫌疑人只有两位,如果我们排除了其中假的那位,剩下的就可能是真的了。基于这个道理,我们不妨使用排除法来侦查本案。

为了便于侦查工作的展开,我首先将涉及本案的两位嫌疑人的个人材料做简要的整理,以卷宗表格的形式提供如下:

首先请大家审阅这份材料,然后随同我按照搜查名单的顺序,逐一调查这两位嫌疑人,审查他们作案的可能。下面,我们一起来对第一嫌疑人吕不韦做详细的审查,看看能不能将他从嫌疑人名单中排除。

3. 发现了“奇货”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所以,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吕不韦的时代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败,前景黯淡。

国内无望,吕不韦于是出国寻求发展道路。由于家业的关系,他最先选择的事业是经商,从事国际贸易。吕不韦离开卫国以后,在韩国的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获成功,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豪商,被称为阳翟大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阳翟为总部的商界大鳄。阳翟大贾时代的吕不韦,大概也就三十岁左右,家累千金,富可敌国,往来行商于各国之间,贱买贵卖,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

大约是在公元前26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五年,吕不韦为生意上的事情来到邯郸,偶然结识了子异。子异的身世处境,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史书记载了吕不韦初次见到子异时的感慨。这个感慨只有一个词,就是已经成为汉语成语的“奇货可居”。奇货,稀少珍奇的货物;可居,可以进货囤积。“奇货可居”,就是现在投资购进稀缺的商品,留待将来高价出售。吕不韦不愧是国际级的大商人,他将子异视为投资对象,精明地察觉出子异作为商品的价值。

吕不韦是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他认准目标以后,行动非常慎重。在邯郸初见子异时,他声色不露,只在心中审度盘算。回到公司的总部阳翟,他先做调查,搜集各种信息,经过仔细研究,再三计算核实以后,制订出一个大胆的投资计划,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入到子异的升值空间中去。

由于事关重大,他觉得需要同父亲商量。

吕不韦专程从阳翟回到濮阳老家,就拟订的计划征求父亲的意见。在《战国策·秦策》里,留下了吕不韦与父亲谈话的片段。大意是这样的,吕不韦问父亲:“投资农业,耕种收获,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十倍。”吕不韦又问道:“投资商业,买卖珠宝,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再问道:“经营政治,拥立国君,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