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危机(第2/3页)

陈端又摇摇头。

“不是借。借钱利息不低,何况也借不到这么多。”

“哦?”

朱宜锋盯着陈端的眼睛,颇感兴趣地说道。

“莫非你是想去学梁山泊的草寇,打劫生辰纲?”

话是这么说,可实际上朱宜锋想说的是,难不成他陈端想劝自己学太平军,打个土豪吗?虽说这武昌的富室被抄了个干净,可武昌之下湖北各府,还有湖南长沙以及湖南各府大多数“土豪”可都好好的在家呆着。

若是他提意“打土豪”话,那他这个位子也算是做到头了!

听大都督这般一说,陈端立即哈哈笑起来。

“大都督真会取笑。太平世界,朗朗天日,臣一个弱书生怎敢打劫别人的金银!再则,若督府带着劫以生辰纲,他日又如何取信于民?”

虽说大都督未点破,可陈端却也明白其意思,这“先锋”是打不得的。

朱宜锋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你的奇策是什么?”

收起笑容,陈端正经八百地说道:

“臣的奇策,既不靠借,更不靠抢,不过是拾遗他人罢了。”

这时陈端倒显得极为谦虚,这个法子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研究,并且不断的完善着,在他看来,这非但将是他立以奇功,解决督府财力困难的奇策,同样还将是他挤身部阁的机会,那习之墨或许是工部主事,但是他又能成以何事?

虽说早已经想通了这个办法,但是陈端却没有提出来,因为时机不成熟,那时府中不差银子,但现在却不同,府中需要银子!

“说实话,这个办法倒不怎么新鲜,若非是大人主张我们要研究西学,恐臣亦不知可凭此法加以解决。”

听陈端这一解释,知道他不是随口戏言,朱宜锋遂认起真来。

“你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若真的行之有效,你可为督府立下一大功。”

“这个办法其实也简单。大都督不是于武昌设立钱局,且现在不是有两台英国制的造银元的机器嘛,这银元是要制,扣以成色,总归有利可图,可铸银元总归需要银子,督府没有那么多银子,自然不能铸银元,所以臣下就想就用这两台机器,铸造一种新的货币即铜元,也就是如那银元一般,不过原料由银改为铜,每个铜元合铜三钱,由督府规定,一个铜元值十文制钱。如此,湖北银钱短缺之围可立解。”

一边打量着陈端,朱宜锋一边将他的这番话在脑子里思考着。铜元,铜元……这不正是晚清谋财的法子吗?

“你的意思是铸以大钱?”

“大都督,大都督,容臣慢慢解释,早在半年前,清廷既开铸当五、当十之大钱,以清廷钱法每文重一钱,而今铸大钱者,当十者每枚重五钱,当二十者每枚重一两!”

陈端知道自己的这个办法的弊端,于是便耐心地剖析道。

“……现在这一两银子可兑换一千六百文制钱,一千六百文制钱重十三四斤,按铜六、铅四计,也就是说一千六百文制钱是需用至少七斤纯铜所铸成。七斤即一千一百二十钱(每斤16两,每两十钱),若是仿以洋式制以铜元,可制六百五十至六百六十枚铜元,这个铜元当十个制钱用,既等于六千五百文至六千六百文,那么这五千文钱便是督府所赚的了。一两银子可赚四两出奇,百万两银子可赚四百万两出奇。臣估计两湖制钱通量约不下千万两,当然这种计算是个概数,若制以铜,通往市场,一年估计可得三百万两左右银钱。大都督,再则,现在我大汉督府业以掌握两省,难道就任由两省行通满清之铸钱?眼睁睁看着这铸钱之利尽为清廷所得?”

听陈端这么一说,果然这几百万两银子的得来并不难。铸银机器确实是现成的,那是原本朱宜锋用来铸造银元的,实其也是为了获得钱利,毕竟银元的成色仅只有90%,纹银的成色却不下95%,所以特意从英国购买了两台铸钱机,用于铸造西式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