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惊闻(第2/5页)

特别是来到成都之后,玄宗清楚的感受到了,在这里百姓们对王源的爱戴远胜于己,官员们对王源的尊敬也远胜于己。这显然是玄宗绝不可接受的。一个臣子的威望会盖过皇帝,这便是一种大逆不道。功高震主倒也罢了,功高盖主,甚至在名望和声誉上超过主人,那这便不是一个好的臣子。这便是权臣,一个让人感觉到了巨大威胁的权臣。

更何况王源手握着现在大唐所有的兵马,那是他一手经营了数年的神策军。虽然名义上是大唐的兵马,但玄宗知道,这支兵马只有王源才能调动,甚至包括自己都没有调动他们的可能。这是极为可怕的。有安禄山的前车之鉴之后,玄宗早已如惊弓之鸟。如果王源和安禄山一样怀有异心的话,那将比安禄山更为可怕,因为自己甚至连逃的可能都没有。自己立足的是王源的地盘,身边是王源的兵马,自己插翅难逃。

若王源表现出如忠犬一般的忠诚倒也罢了,偏偏这个王源不断的挑战着自己的底线,不断的逼迫着自己做出不愿做的事情,这让玄宗心中越发的觉得不快和愤怒。

当然,玄宗也明白不可同王源撕破脸皮。王源手握重兵的威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玄宗也意识到自己要想平叛回归长安,则必须依靠王源。不得不说,王源是目前大唐的中流砥柱,若不是他,十几万叛军早已攻入蜀地,自己早已不知又要逃向何处。通州一战,六万兵马大败十八万叛军,那是何等的气魄。那一战之后,形势当即逆转,玄宗也真正看到了平叛成功的曙光。所以玄宗尽量让自己隐忍,尽量让自己表现的对王源宠信有加,这既是形势的需要,也是一种策略。

玄宗不惜杀了房琯以平息王源之怒,虽然在这件事上,玄宗感觉到了巨大的屈辱。玄宗不惜以相国之位相加,从而表现出自己对王源的恩宠和嘉奖,事实上玄宗根本就不想让王源成为大唐相国。玄宗以一种极为低调和隐忍的方式来迷惑王源,但暗地里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能够突破这种被王源的阴影笼罩之下的方法。

房琯欲重建禁军的想法便是玄宗急于要做的事情,玄宗知道要想摆脱这种阴影,自己必须要有忠诚于自己的兵马。但房琯这个蠢货把事情办砸了,他怎么敢挪用大军的军饷,这让玄宗不得不杀了他。当然杀他的理由也仅是私自挪用军饷,破坏平叛大计。这一条已经足够杀了他。然而从那时起,玄宗便埋下了伏笔,杀房琯的罪名并没有说因为他倡议重建禁军而获罪,也就是说组建禁军是没有过错的,错在挪用军饷。

数月前,当李光弼和郭子仪回到成都时,玄宗欣喜不已。在和二人深谈之后,玄宗感受到了李光弼和郭子仪对王源的不满。在自己有意无意的将自己抵达成都以来的种种事情都告知二人后,玄宗从两人的脸上看到了压抑不住的愤怒。玄宗知道,自己可以信任和重用这两人了。于是乎玄宗授意李瑁,让李瑁提出让李光弼和郭子仪去河东朔方募集兵马组成北路平叛兵马的建议,并且很快便答应了他们。授予两位官职,让他们即刻去办。

玄宗并非不知此举会让王源心中不满,但玄宗认为,这一次王源没有任何的公开理由来反对。因为这一次玄宗没有给王源任何一个理由。粮饷盔甲兵器都需要李光弼和郭子仪自己募集,玄宗不会动王源的神策军一丝一毫的物资,就是要让王源毫无反对的理由。唯一做的出格的事情,便是玄宗下令高仙芝将两万朔方军归于李光弼和郭子仪。这一点或许会让王源感到屈辱,但玄宗认为这即便引起了王源的不满也是值得的。必须要给李光弼和郭子仪一些兵马作为底牌,否则他们能否立足河东朔方一带都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