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心(二)(第2/3页)

俗话说,拔出萝卜带起泥。在搜查耶律娄国的宅邸时,耶律屋质又“目光如炬”地发现了此人与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的书信,顺藤摸瓜抓获了阴谋篡位的太平王耶律罨撒葛、林牙耶律华割、郎君耶律新罗等,于是将他们全部拘捕,或杀或囚,明正刑典。

连续两年多的大清洗下来,辽国的领兵将领被洗掉了一大半儿。剩下要么昏聩无能,要么作战经验浅薄。可以说,此刻,乃是辽国自立国以来,最为虚弱之时。如果老天爷去年没让黄河决了口,如果大周朝能君臣齐心,兴兵北伐,恐怕燕云唾手可得。

然而,如果终究是如果。

去年和今年的多雨天气,令黄河两岸哀鸿遍野。大周连赈济灾民的钱粮都凑不齐,拿什么来支撑北伐大军?更何况,眼下大周最英勇的将军,最善战的兵卒,都被洪水拖在了黄河沿岸,没有他们做先锋,就凭朝堂上那群光知道窝里横的老朽,能不在燕都城下损兵折将,才怪!

“有什么可惜的,太原和燕云十六州又不会挪地方?”四人当中,唯一没有叹气的,只剩下郑子明。只见他低着头沉吟了片刻,忽然笑了笑,大声说道。“与其以倾国之力,去抢太原和幽州,我宁愿像朝廷像现在这样,把心思都花在治水和赈灾上。否则,自己家里头的百姓都饿死了,抢别人家的两块地盘回来何用?更何况刘家占据太原已久,韩氏在幽州也颇得人心,我军贸然打过去,即便能打得垮刘崇和韩匡嗣,没有足够的钱粮往外洒,也安抚不了这两地的百姓!”

“怎可能安抚不了,他们应该知道,韩氏和刘氏都是契丹人的走狗!”高怀德虽然对于郑子明这个人很佩服,对于他的观点,却坚决不敢苟同。

“老百姓哪会在乎谁做皇帝啊!只要少收赋税,少服徭役,官府处理事情再多少公道点儿,不要明火执仗,大伙就满足了。至于谁来当皇帝,是契丹人统治,还是中原人统治,他们根本不会关心!”看了一眼高怀德那写满愤懑的脸,郑子明笑着摇头。仿佛自己已经活了好几辈子,而对方只是个乳臭味干的毛孩子一般。“不信,你仔细去数数?数数那历年跟着契丹人南下打草谷的队伍里头,多少兵卒本来都是中原人?”

“你……”高怀德气得两眼喷烟冒火,却找不到一个字来反驳。

被郑子明推荐为节度使,镇守边塞这两年多来,他没少跟越境打草谷的辽国流寇作战。每次获胜后抓到的俘虏里头,总是一大半儿是中原面孔。剩下的一小半儿,才是契丹、奚、秣鞨、室韦等塞外诸胡。并且那些生着中原面孔的“二胡子”,杀起中原百姓来,丝毫不比真正的胡人手软。

这种情况,令他在震惊之余,痛恨异常。然而,却找不到其中缘由,也找不出任何解决办法。

“战国之时,天下七分,齐楚燕韩赵魏秦,如今,谁还记得自己祖上是齐人还是楚人?”明知道高怀德不会认同自己的观点,郑子明也不生气,拍了拍对方肩膀,继续笑着补充,“自魏晋之后,咱们的祖上之所以都自称为汉人,并非汉高祖刘邦能打败项羽。而是有文景之治,让大部分人都过上了安稳日子。有汉武北征,让敢犯我汉境,杀我百姓者,都死无葬身之地。如果在哪边都是饿肚子,在哪边都是朝不保夕,做汉人还是做胡人,能有什么分别?”

“这……这……”高怀德本能地就觉得此话狗屁不通,偏偏又找不出其中漏洞,直气得脸色发青,额头上青筋根根乱蹦。

倒是柴荣,早已习惯了自家三弟郑子明的信口开河。轻轻推了高怀德一把,笑着打起了圆场,“你别跟他认真,他那张嘴巴,死人都能说活。你若是较真,可就输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