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长缨(一)(第2/2页)

“老夫不求让辽军匹马不得南进,只需要将耶律察割与韩氏兄弟的兵马拖在大陆泽之北。两个月,只要能坚持住两个月,老夫就有足够的把握从汴梁回师!”目光迅速从众人头顶掠过,郭威在心中偷偷叹了口气,大声补充。“谁若是能担起此重任,待击退辽军之后,河北各镇节度使之职,老夫由着他挑!”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郭威在军中摸爬滚打二十余年,从大头兵一路做到枢密副使,深知帐内这群丘八们此刻心里的真实想法。所以他也不敢对大伙儿的要求太高,只期望重赏之下,能出现一两个敢于挡在辽军马前的勇夫。

谁料想,条件开出来之后很久很久,底下却依旧没有任何回应。众节度使们,包括此刻深州和冀州的实际占领者,都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不言不语,不动如山。

“也罢!”见众节度使们个个畏敌如虎,郭威心中愈发失望。深深吸了口气,就准备宣布暂且放弃南下计划,亲自领军掉头迎战外敌。才堪堪将身体站起,靠近中军帐门口处的队伍末尾,却猛地跳出来一个年青的身影,“枢密且慢,末将不才,愿全力一试!”

“你?”郭威先是一喜,随即苦笑便写了满脸,“子明,你麾下可只有三千弟兄。”

“还请枢密再拨一万五千兵卒和足够的粮草辎重。”郑子明脸上毫无惧色,冲着郭威肃立抱拳,“守城不比野战,人多了未必能派得上用场。末将在沧州,还有三千多辅兵可以直接调遣。若是枢密可以给末将补足到两万,末将有六成把握,将辽军拖在大陆泽之北。”

“嗯——”听少年人说得豪气干云,郭威忍不住低声沉吟。

郑子明当前最大的短处,就是手中兵马数量过于寒酸。至于其能力和战绩,倒是比在座的许多老将军,都高出了不止一筹。由他为主将,领军拖住南侵的外敌,也的确比在座大部分将领都稳当得多。

然而,此刻再给郑子明麾下补充兵马,却实在已经太迟。且不说新补充的兵马,能不能适应他的指挥,光是带兵之将的选择,就是个大难题。毕竟老将们没有本事,资历和脾气却都不差。让他们去给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做下属,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倒戈去投靠契丹人。

正犹豫间,靠近中军帐门口处的队伍末尾,却又闪出了一个年青而又高大的身影,“末将赵匡胤,与那韩匡嗣有不共戴天之仇。愿令一部兵马,与子明将军共守深、冀,为枢密了却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