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萍末(二)(第2/3页)

这是一句实在话。禁军都指挥使手里握着帝王一家的安危,非绝对心腹不能授予此职,并且要经常派人轮换担任,才能确保禁军永远掌握在皇帝手里。而常思,从刘知远刚刚作为一军都指挥使独立领兵那天起,就替他掌管亲卫,一任,就是十四、五年。受信任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并且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也实在太大。

此外,常思跟史弘肇、郭威等人之间的关系,也过于亲近。万一他们三个联手发难,瞬间就可以接管汉王府,同时还能接管河东最精锐的三支兵马。届时甭说废立皇帝,就是取而代之都易如反掌。

当然,后面那些担忧,只能心照,却是谁都不能宣之于口。所以对于刘知远在临出征前,忽然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段,将常思从六军都虞侯的位置拿下,改任路泽节度使之举,杨邠非但没有任何抵触,反而乐见其成。只是刘知远自己,刚刚从生死之间走了一遭,忽然就又想起了常思的好处来,一时间,心里头竟然充满了愧疚。

“朕从没怀疑过他的忠心,说实话,朕手下如果有人造反,常克功肯定战死在朕身前的最后那个人!朕知道,朕对此深信不疑!”见杨邠没有丝毫替常思开脱的意思,刘知远又是欣慰,又是愤懑,苦笑了几声,慢慢摇头。“可是朕,却不得不把他外放出去。朕要做皇帝了,不能再像节度使时那样,在用人方面,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全天下那么多人都看到了,他家最小的两个女儿,一个马上要嫁给刚刚跟朕做过对的韩重赟,一个从郭允明手里抢走了二皇子。朕要是不处置了他,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只要跟朕有旧,便可以为所欲为?”

“这……”终于明白了自家主公的心病所在,枢密使、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杨邠眼前豁然开朗。“其实,主公大可不必如此。路泽那地方虽然百姓稀少,盗匪成堆,在前代却并非贫瘠之地。只是因为战乱频繁,才变成了今天这般模样。常克功做了路泽节度使,并不算委屈。而以他常克功的本事,将路泽两地治理得五谷丰登,也未必需要太长时间!”

“此外!”偷偷看了看刘知远的脸色,他又笑着开解,“老臣记得,当年常克功是奉了您的命令,才留在汴梁与高祖、出帝父子两个周旋,同时交好朝中一众文武,为我河东谋取切实好处。他的小女儿与二皇子年龄不相上下,出帝在即位之前,又刻意拉拢河东。如此,两个小孩子天天在一起玩闹,恐怕双方的家长都喜闻乐见。若是没有去年的亡国之祸,估计出帝那边早就派人向常克功核对一双小儿女的生辰八字了。届时为了我河东考量,汉王您又怎么可能命令常克功拒绝?”

“啊!”一番话,说得刘知远呆呆发愣。刹那间,心中对常思的所有不满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却是深深地负疚。“如此,如此,却是朕误会克功了?你,你当初,为何不向朕进谏?你,你为何到了此刻才说出来?”

“陛下,您刚才还说过,要老臣站在丞相高度为国而谋么!”杨邠看了看刘知远,直言不讳。“而常克功受陛下信任太久,朝野朋友太多,又怎么适合继续掌控禁军?”

“呼——!”刘知远对空喷出一口白雾,再度陷入沉默,久久无法出声。

自己已经做皇帝了,跟原来不一样了!生死兄弟也好,救命恩人也罢,在皇位之前,统统不值得一提。自古以来这个皇位,纵使父子兄弟,还免不了刀剑相向。更何况常思跟自己,只是异姓兄弟,而不是一母同胞!

又过了小半刻钟之后,他总算收起了心中的难过。勉强笑了笑,继续问道:“你前来找朕,就是为了劝朕进入西京歇息么?还是有别的事情?如果有,就赶紧说吧!趁着史弘肇还没将兵马收拢好,咱们君臣还有点儿空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