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骗子,都是骗子(第2/3页)

铁心源笑着点点头,算是接受了铁一的建议。

迎宾馆里的霍贤,潘凤,冯喆一群人也没有歇息,围坐在烛光下面,继续讨论今日见铁心源的得失。

“哈密王比老夫预料的要聪明。能在老夫三两句试探的话语中准确的找到我们来哈密的原因,堪称一代人杰。”

潘凤没了白日里嬉笑怒骂的浮滑之态,一张老脸绷得很紧。

霍贤皱眉道:“铁心源原本就是东京城声名鹊起的神童,即便在太学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能赤手空拳在西域开创如此大的局面有区区急智不足为奇。

新法乃是治国良策,老夫相信以铁心源的眼光不会看不到其中的好处。

尤其是我们用哈密最缺少的人才来开局,他很难抵制这个诱惑。

事实上,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支持新法,要胜过无数庸人支持。”

冯喆皱眉道:“我们的新法,对哈密国是有益的,而哈密国现在根本就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国策,一张白纸上作画,能有更多的选择。老夫不担心铁心源会拒绝,却担心欧阳修从中作梗,朝中,司马君实已经对王介甫的《万言书》有了警觉,以欧阳修在哈密国的威望,他有左右铁心源心思的能力。”

方平敲着桌子道:“老夫更担心铁心源的消息来源,一部《陋室铭》足矣让我等警觉。”

霍贤沉声道:“老夫多年以来,一直在苦思救国良策,王介甫的《万言书》让老夫眼前豁然开朗。既然旧有的规矩,已经成为了大宋这头病牛的桎梏,打破旧的枷锁,给病牛治病,让它重现活力,堪称良策。只可惜官家并未接受王介甫的主张,这让新法的施行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等只有在哈密国这片国土上以新法为蓝本,做出切实的功绩,才有继续大宋全国推行新发的根本,因此,哈密变革迫在眉睫。”

潘凤取过一张地图铺在桌子上,指着地图上标注出来的哈密全境道:“这是一个方圆三百里的国度,与大宋一州之地相当,霍兄游历哈密札记所言,这个国家已经比大宋的边远州郡富裕一些。

人力,财力雄厚,各地官府已经具备一定的统御能力,这已经把我们施行新法的风险降低了很多。

哈密国内的回鹘人素来野蛮而无知,再加之人人感念哈密王的恩惠,老夫以为不难驱使。

倒是国内的宋人,汉人,他们对旧有的国策奉行多年,欧阳修又在哈密全盘照端大宋的体制,旧有的国策在哈密刚刚开始施行,那些宋人,汉人是切实的得利者,想要他们改变目前的状态,很难!”

冯喆又补充道:“宋人,汉人,都是哈密国最能说得上话的族群,他们如果反对,万事皆休。”

霍贤沉吟片刻道:“根源还在铁心源!哈密国内的宋人,汉人自诩王族,只要铁心源同意,新法就能实施!

老夫明日就与平东兄赶去哈密,争取在两个月内与欧阳修完成国相大权的交割。

一旦完成权力交割,欧阳修即便是对新法心怀不满,也徒呼奈何。

由绍兄,敬涟兄不妨去拜访哈密太后,如果能获得太后的肯允,哈密王那里就一定会有所松动。

至于方平,褚亮两位,可以去找阉人王渐,争取通过王渐来影响哈密王后,争取获得长公主的支持。

多管齐下,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争取到施行新法的权力。

大宋南征胜利,又拿下了河湟,正是难得的喘息之机,如果错过这个大好的良机,想要在找机会,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时不我待,诸君努力!”

霍贤的一番话让潘凤等人只觉得热血上涌,一个个挺胸抬头离开房间,就连明亮的天山明月都似乎变得比往日明亮许多。

夜色已深铁喜依旧不肯睡觉,哇哇的哭个不停,铁心源抱着儿子在屋子里走着颠步,转了七八圈之后,才把这个小祖宗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