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4/12页)

回到局长办公室,张乃光打开提包,从里面拿出一个卷轴,小心翼翼地在办公桌上展开:“还记得天津德信斋的贺掌柜吗?”

魂东训端过茶杯:“记得。”

“我在古玩街遇见他了,他可是买卖越做越大了。”

“这是他卖给您的?”

“老熟人,还管点儿用,知道这是什么吗?”

魏东训看了半晌,摇摇头。

张乃光显得很陶醉:“怀素和尚的《西陵圣母帖》。”

“您的收藏品位可是越来越高了。”魏东训适时地恭维着。

张乃光坐下,点上烟:“还甭说,收藏这玩意儿,只要上了道儿,就他妈的上瘾。”

魏东训把一摞材料递过去:“这是日伪时期北平的汉奸人名录和罪行摘要。”

张乃光接过来,随手扔在桌子上:“你都看过了?”

“看过了,唉,这帮认贼作父的畜生,这八年里罪行累累,有的人手上还有人命,罄竹难书啊,您看是不是尽早……”

张乃光打断了他:“不忙,先过一遍筛子,有用的先留下,我得慢慢地收拾他们,若是没什么用的汉奸,就赶快进入司法程序,该判刑的判刑,该枪毙的枪毙。”

上午十点来钟,琉璃厂上人来人往,张幼林溜达着向荣宝斋走去,陈正科从后面撵上来:“哟,您老没在家歇着?”

“待着闷得慌,出来逛逛。”

“这些日子生意不错吧?”

“窝了八年,也该咱们挣点儿钱了。”说着话,荣宝斋到了,张幼林挥挥手,“陈掌柜,回见。”

铺子里有十几位客人在买东西,徐海、李山东成箱地往外搬笔墨,云生见张幼林进来,赶紧迎上去:“东家,您来了。”抗战期间,除了上海分店,其余的几家分店都相继关了张,云生一直在上海坚守,最近刚调回来当大伙计。

“忙你的,别管我。”张幼林坐下。

“您喝着。”云生倒上茶,转身又去接待客人。

他来到一位穿铁路制服的客人身边,客人手里拿着单子焦急地说道:“我们一共要八百支笔,还有卷宗、信笺、信封……”客人把单子递给云生:“明天我派人来拉。”

云生接过单子看了看,面有难色:“先生,实在对不住,这几天要文具的客人太多,一时……给您凑不齐。”

客人看了看铺子里排队等候的人,不情愿地摇摇头:“那我只好换一家了。”

“别忙,您看这样行不行,今儿下午,我给您送一部分,您先用着,三天以后,余下的给您一块儿送到,保证不耽误您使。”

客人的脸上露出笑意:“能送货最好。”

“今儿个您是头一回来,咱们就算认识了,往后您用东西,打个电话就成,不用来回跑。”

徐海带着一个穿西装的客人走过来:“大伙计,这位先生要大宗的货,您看。”说着,他递过来一张货单。

“您忙着,不耽误您生意,我走了。”

“您慢走,徐海,送送这位先生。”

徐海送穿铁路制服的客人向外走,穿西装的客人四处望着:“荣宝斋的买卖可真不错。”

云生看着手里的货单:“全靠大伙儿捧场了。”

“战前我在南京的时候就用荣宝斋的东西。”

云生抬起头:“这阵子,政府的各部门都在恢复建制,用的文具多,铺子里的存货一时供不应求。”

“这样吧,你也先给我送急用的,余下的等有货了再补上。”

云生拱拱手:“那我就谢谢您了,在南京就用荣宝斋的货,您是老客人了。”云生把李山东叫住:“山东,把先生的货备上,明儿一早儿就给送过去。”

“好嘞。”李山东接过单子去备货了。

“来,我陪您喝杯茶。”云生正把客人往里让。

任启贤站在后门喊道:“大伙计,王经理请您过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