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4/12页)

“不必客气,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请汪先生尽管直言。”张幼林很是诚恳,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在清末,照相是件时髦的新事物,守真照相馆的生意很快就兴隆起来。不过,汪兆铭可不是来做买卖的,他要在京城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恋人、马来亚华侨巨富陈耕基之女陈璧君小姐也来到了京城,他们经过周密的策划,决定在前门火车站刺杀摄政王载沣派到欧洲访问归来的特使——摄政王的弟弟载涛贝勒和载洵贝子。

一大早,汪兆铭、黄复生和陈璧君就坐上马车,向前门火车站出发了。马车一路上颠簸着,陈璧君担心地看着装有炸弹的皮箱,用日语悄声问黄复生:“这里面的炸弹不会颠炸了吧?”

黄复生用日语回答:“这种振动,不会。”

马车继续向前行驶着,汪兆铭吩咐:“璧君,到了车站,你在车上等着接应,我们两个过去。”

陈璧君点点头:“好,你们注意安全!”

他们等待的那列火车不久就进站了,出站的人流开始向外涌动,汪兆铭和黄复生装做接站的人站在一旁,皮箱的皮带已经解开,随手就能取出炸弹。他们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重点放在了戴红顶子官帽的人身上。他们反复多次看过载涛和载洵的照片,只要这两个人出现,他们立刻就会寻找时机引爆炸弹。

那时,摄政王载沣代替自己的儿子、年幼的宣统皇帝行使国家领导权,他派出的特使是代表大清国的,但出乎意料,载沣对自己这两个年轻的弟弟要求异常严格,这次出使不但没有安排隆重的送、迎仪式,甚至连随从、侍卫也没有派,他是有意要锻炼他们,同时由于每年大量的赔款等,朝廷的国库早已空虚,载沣要从自己的亲属做起,给世人做个榜样,以此来推行他的缩减开支、整顿朝纲的远大抱负。

载涛和载洵身着便装,自己拎着皮箱随着普通人一前一后下了火车,载涛回过头招呼弟弟:“你快点儿!”

载洵紧走几步跟上来:“来了!这箱子太沉了,我得叫个人拎箱子。”

“不是早说好了吗?这次出门轻车简从,凡事都自己来,眼瞧着就到家了,怎么最后这点儿苦倒吃不了?”载涛不满地看着他。

载洵赶紧认错:“哥哥教训得是,我以后改,其实这事儿怨我,我在巴黎从一个摆地摊儿的艺术家手里买了座雅典娜女神的青铜雕像,这东西好是好,就是太重了。”

“你呀,就是喜欢这些洋玩意儿,这叫玩物丧志,懂不懂?”

“人家洋人的玩意儿咱也得学学,在有些方面,咱就是不如人家。”载洵辩解着。

“什么时候都别忘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终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可靠,洋人的玩意儿嘛,不过是用用,不可走火入魔……”

载涛和载洵夹在人流中向外走,这边,黄复生等得心急:“他们应该有人护送,怎么还没出来?”

“别急,也许还在后面,我们的消息绝对可靠。”汪兆铭悄声安慰着。

终于见到前门楼子了,载涛长叹一声:“总算到家了!说了半天还是家里好,那洋人的鬼地方没什么意思,我可是再也不去了。”

载洵仿佛还没过够瘾:“去过的地方就算了,没去过的,大哥再有安排,我还去。”

“那往后,你替我得了……”

他们二人从汪兆铭、黄复生面前擦肩而过,革命党精心策划、准备的一次刺杀行动就这样因为摄政王的廉洁而流产了。

这当口,张幼林带着母亲、妻子,还有他们刚满一岁的儿子小璐来到守真照相馆照“全家福”,只见铺面上着板儿,大门紧锁,张李氏皱起了眉头:“今儿个是什么日子,怎么没开门儿呀?”

“妈,别着急,洋学生都起得晚,没准儿还睡懒觉呢,咱们得等会儿。”张幼林安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