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儒法分道之因(第3/4页)

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团结和教育的机会。

“当年,此辈就打着企图鸠占鹊巢的主意……”王承冷哼着:“若非吾等反应及时,恐怕先贤的道统,将断绝在我辈之手!”

儒法的那一段蜜月期,发生过许多事情。

最终,两个学派毫不犹豫的分道扬镳。

但两个学派的上层,却都对当年的事情讳莫如深。

也就唯有河东学苑,这样推崇申不害思想的派系,才可能将实情和事实告知自己的门徒弟子。

其他人闻言,都是一惊,显然,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说此事的内幕。

“他们敢?”有人立刻就跳起来,道统,是一个学派的根本。

就像公羊学派,以《公羊春秋传》为根本,做梦都想要吞并《谷梁》等其他春秋经学派,完成大一统。

但那终究只是儒门内部的事情,吞并起来也相对容易。

想要吞并一个思想理念完全不同的学派,这在如今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年法家能并吞名家,是因为名家衰落,传续艰难,而法家势大,所以才能一举成功。

而在今天的局面下,再想成功的吞并一个学派,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他们当然敢!”王承冷哼着说道:“用阴谋之道,潜移默化,以人数取胜,就可以了……”

“儒法,传续方式相似,但却又截然不同……”王承解释道。

“我辈法家拂士,自古以来,以家传经学和再传门徒为传续之法,看似与儒门类同……但实则根本不同!”

“儒门,自秦亡以后,改以为再传门徒之法……”

“无论是申公、元王父子,还是如今的董子、胡子、韩子等人,皆是这种制度下造就而出的……”

“而吾辈呢”王承看着众人,问道:“法家自古,泰半以家传经学为主,再传门徒为辅……”

“如吾祖父,吾父……以及诸位的父祖……”

法家在历史上,虽然知名学者和先贤以及政坛大佬,泰半都是师从他人的。

但是……

法家的主体和主要成员,却一直都是刑名系统的大小官员。

他们可能是监狱的典狱官,也可能是基层的游徼、蔷夫、都邮、县尉、典吏。

这些人共同构成了法家的整体结构以及在刑名领域的绝对优势。

然而,既然有优势,自然也有着劣势。

“家传经学之弊,在于交流稀少、彼此互不统属,乃至于相互矛盾……”

“且一盘散沙,难以为力……”

听着王承的诉说,许多人开始有所觉悟了。

“然儒门呢?自太宗以来,就广开山门,广收门徒,弟子遍及天下,数之不胜!儒门弟子数量,是我法家的十倍甚至可能是数十倍!”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在事实上来说,儒家个派系的学苑加起来,超过了其他所有学派的学苑!

更重要的是,儒家的门徒数量,呈现了碾压!

当今天下,每十个读书人之中,可能有七个甚至更多的人是儒生。

“而吾辈呢?”王承低着头感叹道:“吾辈开办学苑,还是从先帝二年才开始的……”

“及至今日,多数同仁,依然还是过去的家传经学弟子……”

儒家的招牌,就是有教无类。

别说是泥腿子了!

便是夷狄蛮夷,只要儒生觉得对方可以教育,那也不会吝啬!

儒门之中的楚诗派和鲁儒派甚至是对外教育最积极的派系!

而法家则不然,法家一直以来,走的都是精英路线。

而且,法家的要求严苛而冷酷。

不是随随便便,就会传授学问给人的。

况且,法家开办学苑的时间比起儒家来说,太晚了!

在起跑线上,法家就已经输掉了。

儒家的学苑,为什么能收到那么多弟子门徒?为什么可以收那么多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