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血流成河(一)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什么样的皇帝,就肯定有什么样的臣子。

刘彻喜欢看数据说话,从数字里找寻执政之道。

耳闻目濡,当初太子潜邸出来的臣子,也全部都染上了凡事动手之前,先看数据,衡量一下实力对比,当官上任前,更是必然会将当地的人口、户数、特产、税赋情况,背个滚瓜烂熟,熟记于心。

作为当年太子宫三巨头之一,张汤自也不例外。

甚至,他走的比所有人都远。

在新丰县的实践过程中,他已经尝过了背熟数据带来的好处了。

当你闭着眼睛都能将全县上下,所有乡、亭、里各级行政单位的主事人,去年缴纳的赋税,徭役的执行情况,都倒背如流。

下面的胥吏,想玩小动作?门都没有!

再辅以一批精明能干,熟谙政务的手下,深入到乡,到亭,甚至进入基础的里,与百姓打交道,将政府命令和政府的打算,直接贴到露布上。

全境上下,立刻就是万众一心。

“南阳郡阖郡上下,有户二十万七千八百二十一,口八十四万八千一百余。全郡下辖三十六县,百二十一乡(这是在汉书的数据上打了个七折,没办法,找不到此时的数据,甚至更近一点的都没有)”张汤戴上郡守的官帽,心中,无数数据纷至沓来。

“在计田地约十余万顷……”又是一组数据闪过,张汤的眉头开始皱起来。

汉室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眼中,一夫五口百亩,就是社会的最佳生态情况。

在关中,大致上,官府一直努力维系着这样的社会形态。

贫民有,但不多。

刚出关中,来到南阳,这现实就给张汤上了一课。

南阳郡全郡上下,有二十余万户,但土地却只有户口的一半。

这等于告诉张汤,这南阳郡至少有一半的百姓,已经成为了他人的佃农甚至是奴仆。

这让张汤在头疼之余,也恼怒不已。

在后世的天朝,GDP的增速决定了官员的升官速度。

而在西汉王朝,衡量一个郡守(县令)政绩的最重要指标,毫无疑问就是户数。

你治下人口增速快,新增户口多,就说明你有能力,非常贤能,朝野都会瞩目。

为了增加人口和新增户口,汉室从朝堂到地方,从法律到风俗,都是费劲了心机。

譬如法律规定,女子十六不嫁人,就要五倍加征算赋,十八岁还不嫁,那就官府来指亲,强制分配。

寡妇改嫁更是大大的好。

有些没节操,急于升官的地方官,甚至会亲自下场做媒人,给寡妇当红娘……

赘婿这个群体,因为妨碍了户口本上的户数增速,直接被判了无期徒刑,发现一个,抓捕一个,绝不留情,统统送去挖矿、修城墙。

张汤在新丰县,就组织了一次对赘婿这个好吃懒做的无赖群体的严打,一口气逮了百来个赘婿,统统送去长城脚下修地球。

而且,户口更与每年上计考绩的最重要任务——税赋息息相关。

汉室的税赋制度有别于后世任何一个朝代。

它的田税是根据实际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征税(最开始是十五税一),而不是恒定的按亩征税。

这就造成了每一个地方的田税,其实都是起伏不定,看天吃饭的。

唯有口赋,不受天灾人祸的影响,一个人就是一百二十钱。

而户口假如不增加,那么,口赋毫无疑问,也就增加不了多少了。

对张汤而言,其他事情,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唯有这人口户数的问题,上任后就要解决。

不管是拓荒也好,重修田策也罢,甚至配合中央,迁徙一部分无地农民去辽东、朝鲜。

总而言之,一句话,南阳郡人多地少的情况一定要改变。

因为,假如,无法改变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