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拉皮条(第2/4页)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为了下一代,父母长辈能牺牲自己的全部去给下一代谋求一个上升通道。

当刘彻听说了这些事情后,不免有些得意。

他的这道诏书的效果,几乎能媲美后世宋真宗的那首“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了。

这可就真要感谢那些上跳下窜的各个学派的巨头!

没有他们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刘彻断人不可能取得这样好的宣传效果。

“陛下……近日以来,各地郡守及御史回报,已有三百余人,愿向朝廷献书!”王道捧着一本厚厚的奏疏,呈递给刘彻:“这是所献各书目录!”

刘彻接过来,翻开一看,密密麻麻的书名顿时映入眼帘。

这就是他的诏书带来的第二个影响了。

在他下达那道诏书后,只要不是笨蛋,都知道了,自己的祖宗或者祖师爷,想入祀先贤祠,首先,得给朝廷献书,所献的书籍,还得得到朝廷的认可,然后才能入祀。

为了祖宗或者祖师爷的地位名誉,就算再怎么吝啬,再怎么舍不得,这些家伙也不得不将他们藏起来,本来只打算传给长子长孙的宝贝给拿了出来了。

刘彻只是微微扫了一眼这名单上的书籍。

其中不乏后世人尽皆知的《论语》《春秋》(各版本)。

更有许多在后世已经失传,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著作。

譬如,刘彻赫然在奏疏中看到了《十翼》的名字。

所谓十翼,其实就是易经,不过是孔子亲自整理编辑和重新校订后的易经版本。

毫不夸张的说,想看最原始版本的易经,最可能的途径就是通过《十翼》其他版本,都可能有所遗散甚至就是后人的伪作。

只有《十翼》最接近周易!

而根据奏疏上的记录,这本《十翼》即使不是孔子亲笔所录的,也多半是子夏的手笔,因为,它是由子夏的第十一世孙卜志所献,因为能查到完整的谱系传承,所以,可信度高达百分之九十。

而且,地方官也仔细检查过《十翼》的竹简和载体,结论是“确为古物,所用笔法,亦为春秋笔刻,当为真书”。

仅这一本书,就了不得了!

《十翼》是易经中最好的版本了。

而且,经过孔子和子夏的联手编纂,在诸子百家中向来享有很高的地位。

特别是,书出子夏的后人,法家对此也表示认可——子夏是法家的道统来源,最初的法家门徒就是子夏的弟子,如魏文侯、李悝、吴起都曾在子夏门下听讲。

刘彻将奏疏合起来,吩咐道:“命令少府,立刻抽调人手,整理、翻译所有所献的书籍,待整理完毕,立刻命人雕版待刻!”

这些先人的知识结晶,最好的保护办法,自然就是将他们印刷出来广为传播。

历史上两汉几百年的努力,确实是卓有成效的。

至少,大部分的古籍和典籍都被皇室保护了起来。

可惜,东汉末年,董卓一把大火,将两汉几百年的努力付之一炬,让人可惜可叹。

有了董卓的教训,刘彻自然不会再让这些宝贵的书籍,变成刘氏一人的私藏品。

更何况,将先人的智慧结晶,放在石渠阁腐烂,这本身就是一种亵渎行为!

将它们传播开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也不能大大咧咧的向所有人公开。

至少,百年之内,不能任由这些珍贵的书籍流传到中国之外的地方。

不然,要是匈奴人得到了一本《韩非子》《商君书》或者《孙子兵法》一类的书籍,那岂不是直接能升级成三本基地?

所以,刘彻目前只会将这些书籍向左庶长以上的贵族或者考举中通过第二轮的优秀人才开放购买资格。

至于允许外籍人士购买?

那就更不可能了!

兵书和法家著作以及农家、墨家著作,现在已经被刘彻视为管制书籍,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将哪怕一片竹简,一块帛布,带离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