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名将之花

在这一节中,将专门来讲周瑜的军事才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军事才能也有大量描写。但是,书中所描绘的周瑜,虽然身为主帅,军事才能却极其平庸。赤壁大战与曹操对垒,虽然取得胜利,然而却全靠别人帮了大忙,孔明草船借箭,孔明借来东风,庞统献连环计,否则他早就被曹操灭了。那么周瑜的军事才能,真的是如此平庸糟糕吗?如果不是,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他的军事才能又展现在哪些重大战役当中呢?

根据陈寿《三国志》等史书的可靠记载,享年仅仅虚岁三十六的周瑜,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中,竟然连续打赢了三场大战,即江夏大战、赤壁大战和江陵大战,同样也可用“三大天王”来形容。在我看来,这三大战役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堪称大赤壁之战三部曲。以赤壁之战为中心,江夏之战是其前期的预备和铺垫,而江陵之战则是其后期的扩展和延伸。讲述赤壁之战而没有看到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那就不免肤浅了。那么这场大赤壁之战的三部曲,究竟是怎样上演的?周瑜在这场气势恢弘的演出中,又展现出怎样的杰出军事才能呢?

先说前期的江夏大战。孙策猝死,孙权接班。经过六年的经营,孙吴实力大大增强,开始向西面上游的荆州扩张。实施扩张的具体行动,就是周瑜指挥的上述三大战。其中首战的目标,定为上游荆州江夏郡的黄祖。

黄祖是荆州割据者刘表的大将,长期镇守东部的江夏郡,与孙权的地盘接壤。早在建安四年(199),周瑜已经随同孙策,与黄祖交过手。那一战,由于刘表派兵支援,歼灭战打成了击溃战,黄祖成功脱逃。此番周瑜决心要完整歼灭黄祖,怎么个完整法呢?他具体分成两步走。第一步,在建安十一年(206),亲自率大军长途奔袭,一举攻占了麻屯和保屯。他不直接进攻黄祖,而是先拿下这两个地方。玄机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讲述战争,必须紧扣地理才能点到要害。原来,江夏郡西端有一个陆口(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是长江南岸一条支流陆水,在此汇入长江的水口。东汉末年战乱,民众流亡,这里形成两大流民武装的营垒,就是麻屯和保屯,各有上万人口。从陆口以下,长江向东北流动,约二百五十里即到黄祖的据点沔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然后折向东南,约四百五十华里,再到孙吴西端的军事重镇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形成一个人字形。而从柴桑走陆路,向西直插陆口,就只有五百里左右。攻下麻屯和保屯,利用现成的营垒和武装,将此处经营成坚固的要塞,不仅对黄祖构成两面夹攻之势,也可阻止刘表从西面对黄祖的支援,为全歼黄祖创造条件,这就是玄机所在。但是,此举的军事价值,还远不止这一点,下面还要详细破解。

两年后即建安十三年(208)春,总攻的时机成熟了,开始实施第二步。周瑜指挥水军扬帆西上,直指黄祖盘踞的沔口。黄祖大本营,称为偃月垒,即半月形的营垒,位于沔口附近的高地上,应当在今武汉市汉阳区汉水西岸的龟山一带。从长江开来的周瑜水军,要想接近营垒,必须先从沔口进入汉水,再上岸进攻。黄祖如何扼守这至关重要的沔口,也就是汉水进入长江的水口呢?《三国志》卷五十五《董袭传》说是“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黄祖打造了两艘堪称当时巨无霸航母的重量级战船,专门名称叫做蒙冲,即装有防护甲板的大型战舰,横着停在水口两岸。每艘船上配精兵五百,两艘航母加起来一千名狙击手,凭借甲板掩护,使用强弓大弩向外发射利箭,形成坚固屏障,将孙吴水军有效阻挡在水口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