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手足情重,三王齐聚(第2/3页)

可是不得不说,老和尚这“祖产”托付,使得道痴格局大了,不用再受困经济拮据。即便是到了官场,道痴也底气十足,不用再为银钱钻营。

不过这“借一还三”真要做到,也并不容易。

道痴收好信,慢慢思量。看来得想生财之道,就算这些黄金在紧要时候可以取出来用,可家里收益总需要个障眼法。

现下借着给姐姐添嫁妆的名义买铺子,倒是也说得过去没,不显唐突。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山门,进了西山寺。

王家先前留守的那两个男仆,在老和尚故去后便回宗房,如今看寺的是一对老夫妇,也是宗房下仆。随着老和尚逝去,西山寺要封寺。王珍将之前的两个健仆调回去,另委了一对养老的老仆看寺。若不是经年老人,有几个能受得了山居寂寞。

这对老仆都是极本分之人,给几位见了礼。

看着这夫妇两个都有了年纪,道痴不由想到后山的台阶。别的还好,这抬水上山是问题,结果等他开口相问,才得知厨院的秘密,在西厢一间早年封门的杂货房里,竟然有一口尚没有荒废的水井。老仆夫妇上山后,便在井上按了轱辘,那口水井,重见天日。

院子里明明有井,可道痴打小就看着王老爹每日担水,看来是将担水当成修行。等到自己稍稍长大,也是如此。

道痴觉得有些无趣,转身回了禅房。

王琪与虎头两个不知是玩够,还是怎地,老老实实地跟在道痴屁股后边,进了禅房。

地上依旧是几个旧蒲团,道痴在自己常坐的位置坐下,看着老和尚最常用的蒲团,半响不说话。

老和尚肉身已经烧了,又无人设灵位,只有眼前这些旧物,似乎处处还留着老和尚的痕迹。

王琪放下手中的大提篮,打开上面盖着覆着的棉布,露出里面东西,里面是糊白的灵主,白蜡、檀香、冥钱等物。

“伯祖父使人预备的?”道痴问。

王琪点头道:“嗯,祖父说了,你若难受,就自己设香案来祭祀。”

道痴看着那灵主,低不可闻道:“老和尚最不爱受束缚,莫让这灵主拘了它。”

他叫虎头取了个陶盆,将灵主、冥钱都焚化了,剩下白蜡与檀香,在老和尚常坐的蒲团前,点了三炷香。

道痴分外平静,王琪却察觉出他的压抑,拉着虎头在香炉前拜了拜,两人便退出禅室。

稍时,禅室里传来一声声的木鱼声,伴着低声的诵经声。

王琪听着,心里直发紧,小声对虎头道:“二郎不会受了刺激,想要当和尚吧?”

虎头只歪头看着他,没有应答。

禅室的诵经声、木鱼声,一直持续到晚饭前后。

王琪与虎头从老仆手中接了饭食,端到禅室。王琪正想着该如何相劝,才让道痴吃饭时,道痴已经端起一碗粥,夹着咸菜吃起来。看不出食欲大振,可也不是厌了食的。

王琪要劝慰的话,生生憋了出去,倒是没有觉得自己这个小族弟冷心肠,而是佩服他的自制。就像是始终由他操控悲喜,而不是悲喜操控他。

王琪竟是难得地开始反省起来,而后无奈地发现,自己不管是同小大人似的道痴相比,还是跟言行如稚儿的虎头相比,似乎都没啥能拿得出的优点。

一时之间,他精神恹恹,只觉得味如嚼蜡,都没心思挑剔饭食的寡淡……

一夜无话,次日道痴依旧是入了禅室。

王琪经过一夜,又活蹦乱跳起来,给道痴留清净,也不上前,拉着虎头去后山耍去了。

等到他回来,已经将近中午,前院出来云板声。

王琪便与虎头过去探看,门外是个素服少年。

“三郎,你怎么来了?”王琪诧异道。

王三郎一个人,手中也带了一提篮的祭祀用品,道:“我去看二郎,听说二郎与七哥过来祭拜,便也跟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