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元和中兴,大唐的回光返照(第2/6页)

李纯即位后,群臣讨论给他上尊号时,一个宰相主张加“孝德”二字,另一个宰相认为“睿圣”的尊号已经可以包括这个含义,不必再单独加了。李纯听了之后,勃然大怒,把这个建议不加“孝德”的大臣贬谪了。李纯对这两个字如此在意,从侧面说明了他心中有鬼,很有可能参与了当初囚禁唐顺宗李诵逼宫,并杀死亲生父亲的一系列事情。

元和中兴,打响削藩之战

元和中兴是指唐宪宗李纯在位执政期间,因为治国有方,使得唐朝的政治统治一度回到了正轨,由于李纯在位时用元和作为他的年号,因而得名。

从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衰微,全国处于藩镇割据的状态。唐宪宗李纯登基后,从元和元年(公元805年)到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为削平割据势力,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削藩战争。

李纯是一位励精图治的贤能君主,他即位后,熟读贞观和开元年间的事情,把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当作效仿的榜样。为了一改朝廷日益衰弱、藩镇权力日益膨胀的局面,他提高了宰相的权力,改变了对藩镇的姑息政策。

当时,因为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入朝,所以他想让自己的外甥杨惠琳担任节度使。但是唐宪宗李纯却任命左骁卫将军李演为夏绥银节度使。当李演来到夏州时,杨惠琳便公然叛乱,李纯下令让河东和天德的军队前去平乱,兵马使张承金斩杀了杨惠琳,至此夏州杨惠琳之乱被平定。

李纯又下诏讨伐刘辟,他任命高崇文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等人强强联手。高崇文手下的士兵个个战斗力强大,而且高崇文一直带兵打仗,作战和用兵的策略上都很高明。刘辟畏惧高崇文,决定先和别的节度使交手,他攻陷了梓州,抓住了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高崇文前去搭救,攻克了梓州,又在接下来的几次战役中打败了刘辟。在攻克成都后,高崇文活捉了刘辟,将他押回长安,刘辟和他的儿子被诛杀,剑南西川叛乱顺利平定。

蜀地被平定后,很多藩镇都心中恐惧,要求入朝,镇海节度使李琦也提出了这样的请求,但到了入朝的时候,他又说自己得了病来不了,在润州叛乱。李纯立刻削去了李琦的宦爵和属籍,派出军队讨伐李锜。镇海军兵马使张子良和润州大将李奉独等人抓住了李锜,朝廷将李锜诛杀,又没收了他的财产,赐给百姓,至此淮海之乱也被平定了。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了,他的儿子田怀谏当了副大使,当时田怀谏只有十一岁,军心不安,李纯试图借机控制魏博。当时魏博三军共同举荐田季安手下的大将田兴执掌大权,将士们想要进行兵谏,田兴知道后,跪在地上请求士兵们,但是将士们已经下定决心,田兴无可奈何,只能请求他们不要伤到田怀谏,将士们答应了,杀了蒋士则等十余人。李纯下诏封田兴为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和魏博节度使,赐田兴名弘正,田兴以魏博六州归顺朝廷,李纯就这样成功收复了魏博六州。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密不发丧,对朝廷谎称父亲生病卧床,由他代为处理军务。李纯从平定蜀地之后就想拿下淮西,于是授予严绶以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头衔,加淮西招抚使,让他带领军队攻打蔡州。严绶率军与吴元济对峙,吴元济根本没把严绶放在眼里,他的部下都劝他索性造反。淮西连接山东、河北等地,吴元济纵兵抗衡打响了淮西之役,这是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李纯借助十六镇的兵力,历经三年之久,才平定了叛乱,吴元济在长安被斩首,淮西在割据了三十多年后,终于复归朝廷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