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争夺荥阳(第2/2页)

刘邦继续使用魏豹这样的人,自有他的政治考虑。秦末乱起,后战国时代来临,复兴六国的大义和民意,长期是时代的潮流。在这个时代潮流当中,魏豹是魏国的象征和代表,为了在与项羽的争斗中获取有利的大义民意,刘邦一直策略性地保留和使用魏豹。不久前,当郦食其建议分封六国后人以分散项羽的力量时,第一个分封的对象,就是魏豹。

魏豹这样的人,始终没有得到刘邦集团核心层的信任,不过是统一战线中的外围人士。刘邦及其统帅部脱出荥阳以后,周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与枞公商量说:“魏豹靠不住。叛国之王,难以共同守城。”于是将魏豹处死,向全城军民宣示,将与荥阳城共存亡,根绝任何妥协和动摇的可能。

成皋城是汉军在荥阳以西的另一座要塞,距离荥阳不过数十里。项羽听说刘邦逃入成皋城后,分兵一部继续围困荥阳,亲自率领楚军精锐,前来争夺成皋。刘邦不敢在成皋停留,出成皋一路西去,回到关中。不久,成皋就被项羽攻占。

回到关中的刘邦,迅速征集军队,准备向东出击,夺回成皋。这时候,谋士袁生建议说:“汉国与楚国在荥阳一带争战相持,已经有一年多了,汉国常常困苦不利。希望大王改变方针,领军出武关,项王闻讯,必定领兵南下求战。那时,大王深壁高垒,坚守不战。如此一来,项王被拖在武关南阳一带,困守荥阳的汉军,巨大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同时,大王命令韩信等人安定新占领的赵国,抚慰燕国,联络齐国,形成新的反楚联盟。那时候,大王再来争夺成皋,援救荥阳,也不算晚。使用这样的战法,楚国方面不得不多方防备,势必分散力量,疲于应对。汉国方面则以逸待劳,可以得到休养,养精蓄锐后再与楚军交战,就一定可以击败楚军了。”

刘邦接受了袁生的建议,与英布一道领兵出武关,大有攻击南阳郡,恢复九江国,从南面迂回楚国后方的动向。

项羽听说刘邦携英布同出武关,果然领兵南下,刘邦坚守不战。

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在楚国后方大肆活动开来,使项羽深感不安。彭城大败,彭越统领部下退走,在黄河渡口白马津西南一带河道地区潜伏下来。不久,受刘邦指示,开始在东郡、砀郡地区展开游击活动,骚扰后方,攻击楚军粮道。

楚军主力西进荥阳,特别是项羽统领楚军精锐南下武关以后,彭越趁楚后方空虚,大肆猖獗起来。一时间,他竟然领兵渡过泗(睢)水[18],穿行薛郡,千里绕行到楚国首都彭城东南面的下邳县(今江苏睢宁西北),大败楚军项声、薛公部队,击杀薛公,彭城震动。项羽不得不领兵东去攻击彭越。

得到项羽领兵东去的消息后,刘邦并不追赶,而是挥军北上,击破楚国守将终公,夺回成皋,解了荥阳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