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井陉访古寻战场(第3/3页)

[10] 项它,是项羽的侄子,楚军将领,楚亡后赐姓刘封平皋侯。二世元年五月,曾经统领楚军救援被章邯围困的魏王魏咎,此时再度统领楚军增援魏国。项它的事迹,参见《史记·项羽本纪》与《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11] 《孙子兵法》语。韩信熟读和活用《孙子兵法》,参见本书第一章之二“胯下之辱有兵法”。

[12] 《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军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罂缻,为大肚小口瓶。木罂缻,以木材绑捆罂缻制作浮桥。《汉书》同传,王先谦《补注》引周寿昌曰:“《功臣表》祝阿侯高邑下注云:‘属淮阴,罂度军。’则此役高邑有功,或即其所画策也。”韩兆琦《史记笺证》引郭嵩焘曰:“河流湍急,岂木罂缻所能渡者?当是造为浮桥,施木板于罂缻之上,以其轻而能浮,又易于牵引以通两岸也。”秦汉时代,浮桥已经出现,而且见于这一带地区,郭嵩焘的解释合理可信。关于秦汉时代的浮桥,参见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第二章之二“桥梁工程”。

[13]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夏说是在魏国的阏与县(今山西和顺)兵败被俘的。与韩信军交战的对方,当是魏楚赵代联军,正是反汉包围圈的一部。

[14] 《汉书·韩信传》记载说:韩信俘虏魏豹后,“使人请汉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高帝纪》记载此事说:“信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

[15] 从楚汉战争以后的进程来看,基本上按照韩信的这个计划进行。只是,因为刘邦不断地抽调韩信军南下支援荥阳,而将深入楚国后方、破楚粮道的任务,交由刘贾和卢绾配合彭越进行,详见本书第四章之七“刘贾、卢绾开辟敌后战场”。由于该计划事关重大,我根据当时的形势作了阐述。

[16] 太行八陉为南四陉之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北四陉之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参见李孝聪著《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之二“秦晋交通与太行八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 《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

[18] 井陉道西口,在今山西平定县旧关一带。

[19] 今天的井陉道东口,在河北鹿泉市土门关一带。当时的东口,应在今井陉县威州镇一带,说见本章之八“井陉访古寻战场”。

[20] 绵蔓水,就是今天的绵河。源出山西平定县,娘子关以上称桃河,过了娘子关称绵河,流入井陉县与甘陶河汇合后称冶河,北流进入今平山县,汇入滹沱河。

[21] 《汉书·韩信传》王先谦《补注》引沈钦韩曰:“《尉缭子·天官篇》‘背水阵为绝地,向坂阵为废军。’陈馀知兵法,故赵军笑其阵也。”

[22] 井陉关之战,韩信军的数量在五六万人。想来,其增兵三万人的计划,当为隐秘进行不为赵国所知,造成了陈馀低估汉军的错误。

[23] 《史记》成“一家之言”,是带有浓厚的战国秦汉子学特点的史书,这是与二十四史中其他史书的最大不同之处。对于《史记》中的历史故事,需要做真伪虚实的鉴定,重新确认其可信度。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见笔者的两篇论文:《论〈史记〉叙事中的口述传承——司马迁与樊他广和杨敞》,刊于《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2006年;《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兼论3+N的历史学知识构成》,刊于《史学集刊》2012年第4期。

[24] 《汉书·韩信传》王先谦《补注》。

[25] 井陉考察,我与北大历史系丁一川先生结伴同行,共享实地考察的苦乐。考察承蒙河北考古所任亚山先生关照,当地得到杜鲜明所长教示引导,得以拨开多年障眼的迷雾。回北京后,杜所长寄来《井陉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卷》(政协井陉县委员会编,新华出版社,2005年)之相关材料,进而得以从文献上加以确认。谨在此对任亚山和杜鲜明先生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