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文学比史学更真实?(第2/2页)

《短长说》这部书,肯定不是出土文献而是王世贞的编撰。不过,这部书的内容,绝非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而是在史书记载的空白点上,运用间接的材料,基于已知史实,做合理的推测和构筑。这部书从史料学的角度上看,无疑是伪书。不过,这部书从文学的角度上看,是拟古文的佳作;从史学的角度上看,相当逼近历史的真实;从哲学上看,具有逻辑的真实性。

我曾经将历史学的知识结构概括为“3+N”的世界,史实是第一历史,史料是第二历史,史书是第三历史,之外是N个延伸的历史[5]。毫无疑问,在这个“3+N”的历史世界中,史料最接近史实,不过,它的欠缺是低视野,仍须用推想去与广阔的史实连接。在史料的空白处,合理的推测和构筑,应当是逼近历史真实的有力武器。

得到了这种认识以后,我在本书中较多地选用了《短长说》的内容,比如第四章第五节“范增之死”,讲述了临死前的范增接受占卜师的询问,极力为项羽的种种行为辩护,唯独对于项羽指使部下杀害义帝的事情不作回答,讳莫如深,似有难言之隐。

这件事情,是王世贞构筑的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作为历史事实或许是假的,但是,它真实地反映了范增被项羽猜忌出局的原因,他在对待义帝的态度上与项氏家族不一致。这个构筑的故事,具有相当的逻辑真实性。这个构筑的历史故事,比《史记》所记载的陈平使反间计,用不同待遇迷惑楚国使者的故事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所以,我在本书中抛弃了《史记》的故事而使用了《短长说》的故事,并且将苏东坡和我自己的意见附在后面,既是采用这个故事的根据,也是对这段历史的重新解读。

往事留下的信息往往是只言片语。史料少于史实,是历史学的一个永恒的困境,特别是古代史,更是万劫不复的陷阱。历史学家面对如此困境时,在发现新史料的努力和幸运之外,或许也需要拓展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眼下,我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既是复活往事的历史叙述,也是连接古今的纪实文学。通过这本书,我也想表达一种思想:

一切历史都是推想。有时候,文学比史学更真实。

————————————————————

[1] 参见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九章、第二十四章,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书名原题《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200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9年出增补版时改为《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以下,一律略称《秦崩》。

[3] 《苏轼文集》第五册,卷六十四,中华书局,1996年版。我将这篇文章全文收入附录,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4]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百四十二。因为此文不常见并有争论,我将全文收入附录并做了简要的说明。

[5] 关于“3+N”的历史学知识结构的一般表述,参见拙著《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谜底(一)之“《史记》是历史学的第三世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其学术表述,参见拙文《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兼论“3+N”的历史学知识构成》,刊于《史学集刊》,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