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宿州七日,血流成河(第6/9页)

纥石烈志宁率领一万金军为前锋,临行前向完颜雍预计了一下战果。他说,陛下不必忧虑,此战必胜,所期待的是能不能活捉李显忠而已。

完颜雍沉默。李显忠的传奇人生在当时金、夏、宋三国之间独一无二。无论是在北宋西军时代、金时代、伪齐及西夏时代,他都横行千里所向无敌,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血雨腥风。当时更是击破两淮防线,进逼河南旧京重地,从哪一点上来看,都让人心惊胆战。

想活捉?

几十年来很多人都做过这个梦,可醒来时都是鼻青脸肿,一身冷汗。

在纥石烈志宁的背后大约一天行程处,是河南境内主帅孛撒率领的近十万金军主力。有了这种配置,完颜雍的心情才稳定了些。

金国皇帝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金国家大业大不假,可每一个角落都必须留兵镇守,黄河以南物产丰富,是金国的财帛重地,绝不容失,可是能派出的兵力也就只有这些。此时的态势,已经和当年岳飞北伐时相似了,开封区域内的兵力都已派上了前线,如果再被宋军击败,那么就会形成一片真空地带。

南宋军队如果长驱直入,恢复旧京,直至黄河南岸,那是刚刚站稳了脚跟的完颜雍所无法承担的恶果,影响会迅速波及金国其他区域。

当年的五月二十一日,纥石烈志宁抵达宿州。后方的皇帝急得要死,他却稳当得出格,仿佛忘了他是前锋官一样,不去挑战,只顾着把营盘扎得牢牢的,等后面的主力到达。

稳定,认准了就绝不动摇的一根筋。

第二天,等孛撒的十万大军到位之后,纥石烈志宁才出战,而且绝不是单独只带自己的那一万人,而是全军皆动四面围住宿州城,在南城门外列大阵,拥主将孛撒临战。

和以往金军自我感觉良好,不管对手是谁都轻慢骄横的做派完全不同!

李显忠出城应战。

这是关西将军的惯例,更是李显忠的风格。多年与金军打交道,他深知两军初遇时的战绩,绝大多数将主导整个战役的胜败。

一句话,对付女真人,必须首战大胜。

宿州城南门外,金军骑兵向李显忠的西路军发起冲锋。这是女真战史上的经典招数,一波接一波永不休止地冲击,即使不能击破,也要耗垮对手,何况这时金军数倍于李显忠的部队,可以轮番出战,消耗西路军的战力。提到冲击,要说一下数字。

金军骑兵一般连续冲锋十余次,足以结束战斗。通常这也是他们的极限。

这一天的战况是金军连续冲锋达到了数十次,这个数字是女真建国第一代军队里都少见的。轮番出战的效果显著,南宋将领的怯懦如期而至,军官李福、李宝带领部队想逃跑。李显忠跃马赶到,亲手挥刀立斩了这两人,才稳住了阵脚。

后退者死!

李显忠用血淋淋的将官人头告诉全军,这是一场敌死我活没有余地的战斗,只有胜利才能平安走下战场。没有比这更有力的命令了,每一个南宋士兵,不管他是勇敢的,还是怯懦的,都被或激励或恐吓出了惊人的勇气。

首战大胜。

在金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冲锋数十回合的战况下,北伐西路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当天李显忠收兵回营时的心情应该是愉悦而轻松的,从以往宋金战史来看,之后的事情会容易很多。首先金军会后撤,其次接下来的战斗难度会锐减,再没有第一战这么艰难了。

可是他错了,仅仅隔了一个晚上而已,当第二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军又抵城挑战了。李显忠觉得不对头,战局在向异常转化,单凭他的西路军很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为了保险,他硬着头皮去找邵宏渊。

他建议两军同时出战。

邵宏渊拒绝,给出的理由是,据东路军观察,金国近期还会有建制巨大的军队增援,加上宿州城外的敌人,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北伐军的承受力。我们应该理智些,考虑—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