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完颜亮很忙(第5/6页)

这些东西林林总总,在当时都是专业作坊才能做出来的高端产品,它们都是钱。

乘以三十多万基数的钱!

以上还只是标准配置,真正的特殊工具还得另算。比如攻城要用云梯、鹅车,水军要用海鳅、楼船,行军要用帐篷,运粮要用民夫……已经消停了十多年的金国一下子极速运转起来,怎一个“难”字了得!

所以这就要求完颜亮必须进行外交接触。

完颜亮读书有成,非常清楚他们金国是怎样从宋朝那儿赚取到最大化利益的:从来都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外交上。公元1159年的年底,完颜亮派出了他的第一拨使者。为首的是前北宋进士,现任金国尚书礼部侍郎的施宜生。

施宜生心怀故国,本不愿出使,到了江南之后像闲聊一样,对南宋使者张焘说:“今日北风甚劲。”张焘不解,施宜生拿起桌上的笔,敲了敲桌案,又说:“笔来!笔来!”

这时张焘猛醒,这是在暗示金军必将南侵,而且为期不远。

这个暗示的代价极其沉重,施宜生回到金国之后被全家抄斩,他本人被扔进锅里活活煮死。如此惨烈,宋、金两国的官场却都波澜不惊。

完颜亮的心情好得很,他派去的这支使团在公务之余走遍了江南山水,为他带回了第一手行军路线图,还有大量的杭州湖山美景、仕女图。他诗兴大发,让人把美景绘成屏风,他在上面提诗曰:“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诚然是好诗!

在南宋,赵构很认真地观察了金国近期的所有动态,联系了施宜生以全家性命为代价传递的信息之后,很悠然地说:“天下并无事,庸人自扰之。”修燕京、修开封、集结军队嘛,都只是盖几所离宫而已,多了些护驾的军队罢了……

无心肝以至于此!

在这种麻木中,南宋终于迎来了金国的第二拨使者。那是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正隆六年四月发生的事情。

这一次的使者是宋、金议和以来的唯一一次特例。十几年来,女真人变得很辽国,金、宋双方每年互派的使者都像当年宋、辽建交时那样彬彬有礼。比如上次,能隔着桌子谈论笔墨,能游山玩水、绘画制图、附庸风雅。

这一次不同,金国使者上殿,面对赵构时声色俱厉,提出的条件仅比当年北宋都城开封即将陷落时差一点点。

完颜亮声明,他对之前的绍兴议和条款非常费解,考虑了很久,也不知道当时的金国统帅金兀术是咋想的,更不明白东昏王(即金熙宗,完颜亮把他降职了)为什么十几年之间也不作更改。现在,他向南宋提出新要求:

第一,淮河流域归金国。

第二,宗主国要重新调整施政方针,江南下位属国立即派大臣们来开封报到,参加学习。大臣的人选不许滥竽充数,由金国指定。南宋现任首相陈康伯、次相汤思退、枢密使王纶、禁军统领杨存中这四人必须来开封。

第三,天水郡公死了。

赵构听清了前两点,第三点选择性忽略了。死了个人?天水郡公跟我有一毛钱的关系吗?他眼里第一时间闪过的是难得出现的怒火。怎么说我也是皇帝吧,怎么说这些年来我对金国还算恭敬吧,为啥一点面子都不给,突然赶尽杀绝?

抛开整片淮河流域的土地不说,光是四个顶级大臣,尤其是心腹杨存中,这些人去开封纯粹是羊入虎口。越想越怒,赵构冷冷地说:“金使出身名门望族吧,怎么一点儿礼仪都没有?”

却不料该金使跳了起来,以更大的声音吼了一句:“赵桓已经死了!”

满殿死寂,所有人都呆了。天水郡公原来是指赵桓,也就是宋钦宗。宋、金相隔遥远,宋钦宗又是个顶级政治犯,他的死讯时隔五年才由官方传了过来。这一时刻,绝大多数的南宋官员第一次确认了被虏皇帝的死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