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第5/6页)

而岳飞念念不忘徽、钦,纯粹是自绝于赵构。为了皇位,赵构必杀岳飞。

这观点简直错到唐朝去了,只有唐朝人才会不知道宋朝事,稍微知道些事实的人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事实是自从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宋徽宗赵佶死在五国城之后,岳飞就在任何场合、文字中绝口不提迎回二帝的事了。

那不是因为徽宗已死,没法迎回,而是当时女真人有个阴谋。他们声称要把钦宗或者钦宗的儿子赵诺送回开封,由他们重组宋朝,以此取代江南的赵构,建立所谓的宋室正溯。在此前提下,岳飞怎么可能再提什么迎回二帝之类的话?

那样,等同于配合金国,做女真人的应声虫。

因此,岳飞从公元1136年之后,在任何场合都不再提迎回钦宗的话,在文字中也精心做了处理。比如就在请立皇太子风波的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的一份奏章里,写的是:“……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说得多明白,只提棺材不提活人,只说天眷不说具体人,一切终极利益都紧守赵构一人,岳飞在这方面是非常清醒成熟的。

由此更证明了请立皇太子一事的真相。在金国欲扶植赵氏傀儡上台时,岳飞主动提议赵构立养子为皇太子,这是无可挑剔的忠诚!

哪怕这会激起时值壮年的赵构的强烈不满,岳飞为了国家的安定也会一往无前地去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绝不会有上面所说的面若死灰、手抖身颤等丑态!

为了诋毁岳飞的形象,从古至今都有别有用心的人非常“专业”地去找所谓的证据。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时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视线调整到一个新的角度,无法正面解释的,不妨先设定它成立,即岳飞幸存着,一直活了下去,直到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那时历史会怎样,赵构会怎样。

历史的车轮会一直滚动向前,就像个永动机一样,没完没了地转,直到所谓的和平条约被打破。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两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和平。这是条铁律。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赵构应该会知道。

但是他很不情愿,他相信的是祖宗家法,以及刚刚过去不久的成功案例,即北宋、辽之间的百年和平。参照那时的历史,最初辽国也曾咄咄逼人,可是军事对冲之后,两相无利,只好互相妥协,并且一直妥协了下去。

这时金与南宋之间的强弱关系已经互换,与当年北宋、辽处于和平临界点时很像,那为什么不能创造又一个百年和平呢?

障碍就是岳飞。

前面提过北宋、辽的百年和平,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超长期友谊,虽说也曾经被人为地破坏过,好几次滑向了战争的边缘。试问一旦南宋、金之间出现这种状况,必须说明的是,参照和平无永远之铁律,这是一定的。

如果岳飞在,局势会怎样?

这个命题不必去假设,因为它在十几年后就发生了。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南宋屏藩尽废、耆宿凋残、国中无人,只好把老病将死的刘锜派上前线。可就是刘锜让不可一世的海陵王挨了当头一闷棍。可以想象,当时如果岳飞仍在,以岳飞之能,以他不到五十岁的年龄,战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南宋之胜可期。

可是之后呢?

挟大胜之余威,岳飞会继续展平生之抱负,于战争中大放异彩。赵构唯一的做法仍然和第四次北伐时一样,硬生生地扼住岳飞前进的脚步……

历史真的转圈了,就算第二次阻止岳飞会成功,岳飞仍然会继续忠贞,不会借机造反报复,可总这么折腾,总踩在刀刃上过日子,谁都受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