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赵构秦桧耍阴谋收兵权(第5/6页)

在这次清洗楚州的行动之前,秦桧看似有意优待岳飞,私下里约见了一次。

这是岳飞、秦桧之间唯一的一次私下见面。准确地说,是单独见面。对岳飞而言,如果是纯私人性质的约见,他绝不会搭理秦桧。

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声称秦桧是祸国的奸臣!这让两人之间没有半点转圜的余地。

而在秦桧,什么都是有价格的,只要值得,他不会介意去干任何事。比如约见一下岳飞,同时让脸上的表情甜蜜些。

秦首相提示岳副枢密关于此次楚州公干需要注意的事项,朝廷希望探明韩世忠历年的工作态度,搜集需要的证据,并着重强调了四个字—“且备反侧”。反侧,指不顺从、不安定。

这是指要岳飞注意,楚州方面的韩家军有可能不听话,会伤害他。也是在暗示,朝廷希望楚州出事,让那边的兵不听话。进而引申宋廷要拿韩世忠开刀,罪名就从这次楚州公干产生,由张俊、岳飞来提供。

这是赤裸裸的陷害和收买!

岳飞大怒,当场拒绝:“世忠既归朝,则楚州之军,即朝廷之军也。”这是宗旨。

“若使飞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于公相者。”捃摭,指收集。让我岳飞收集罗织同列大将的所谓证据,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秦桧气得脸上立即变色了。

几句话让两人的裂痕变得更大,把对方看得更清楚了。双方都愤怒到抓狂,而且理由充足。在岳飞看来,他说的是公理,是这世上最正确的公理。难道平白害人是对的吗?他当然要拒绝,甚至回击,让这个无耻之徒感到羞耻!

而秦桧说的是现实,这世上最实际、最管用的玩意儿,靠这个才能活下去、荣耀下去。无数的史实早就证明了秦桧们的无敌性。

双方都气得头晕,当天不欢而散,各奔前程。

岳飞走在去楚州的路上,知道了整件事的走向。其实对付韩世忠的行动已经在进行中,有人诬告韩世忠的亲信部将耿著谋反,耿著已被关押,已经招供是受韩世忠的主使。光这一条就足以让韩世忠身败名裂,无数的罪名会不停地叠加起来,直到把韩世忠打倒。

至于秦桧私下里诱惑岳飞,不过是驱虎吞狼,进一步制造三大将之间的矛盾,让后面的事更加好办些罢了。知道了这些,岳飞的反应再一次证实了他为什么是岳飞。

韩世忠与岳飞是同等级人物,甚至资历更老、与皇帝的情分更深。他都被朝廷无中生有罗列罪名,那么从常理上看岳飞应该警醒、应该胆怯。朝廷已经在杀猴骇鸡,他就应该变得识时务。

至少要明哲保身,置身事外。

可岳飞却连夜写信向韩世忠报警,通知老韩有人在搞事整他,快想办法。信及时送到,耿著的案子还没有定性,韩世忠第一时间赶去皇宫,求见赵构。赵构在短时间里回忆了十五年间韩世忠的表现,发觉除了在抗金的态度上韩世忠不那么温顺之外,其他一切无可挑剔。于是,他大发恩典,允许韩世忠进宫见面。

是允许见面,而不是免罪。

既然是态度上的问题,那么就要用态度来挽回。韩世忠的屈辱时刻来临了,这位威风凛凛纵横一世、无论何时都以铁血面目示人的韩大将军在皇帝的面前跪下,“号泣”,举起自己伤痕累累仅剩四根且不能弯曲动弹的手指向赵构认错乞怜。

嗯,这态度还过得去。

赵构满意了,愉快的情绪有益于回忆,他想起了更多韩世忠历年的优秀服务业绩,他决定还是宽宏大量一些。

他微笑着下令,耿著一案至此了结。耿著“杖脊”,刺配海南。所谓的谋反只与此人有关,没有其他的涉案人员。

韩世忠的命保住了,至于楚州方面,一切还在继续中。

张俊、岳飞莅临楚州。岳飞直接入住楚州知州的衙门里,而张俊不同,他在城外安营扎寨,搞得像行军打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