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踏破贺兰山缺(第6/12页)

郾城第一战就此结束,金兀术仓促间集结的第一支精锐部队失败了,可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第一,岳飞不可能后撤;第二,张俊不可能重回战区;第三,金国的军队远比岳家军多出无数倍。

这意味着郾城会就此成为战争的中心点。

这点谁都知道,连远在江南临安的赵构、秦桧也心知肚明。他们做出的反应堪称迅速及时,给岳飞发来了—一封嘉奖信。

信里写道:“敕岳飞: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万,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盖卿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陷阵摧坚,计不反顾,鏖斗屡合,丑类败奔……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这么感叹,这么感动,看来他们真是体贴前线战士们的疾苦,并且了解所有困境难题。那么是不是能在二十万贯铜钱之外,给点援军或者政策呢?毕竟岳飞正在你们的关怀安排下,打破了十五年来的纪录,孤军在旷野中决战!

没有,啥也没有。岳飞仍然孤零零地挺在前线,等待着一定会迅速到来的第二次攻击。还是郾城,两天之后,郾城北五里店的方向,大约一千名金军杀了过来。

只有一千名敌军,与上次相比力度差了很多,十五分之一而已。可岳飞的应对却是全军皆起,自己亲赴战场。当时他的亲兵一下子拉住了他的战马,说相公为国家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一鞭抽在亲兵的手上,只回答了四个字:

“非尔所知。”

经过第一次郾城决战,岳飞身边的将士可谓非伤即疲。他已经发现了张俊、王德的撤军,也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可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时他只能依靠本部的这点人马渡过难关。形势危急,逼得他只有亲临战场,才能鼓舞士气,保持不败。

城北五里店,岳飞敏锐地发现了金军的主将。那是个很威风的女真人,在战甲外边罩着一件紫袍,在一片铁甲丛中显得是那么耀眼。很好,这人有当英雄的倾向,那么成全他。

岳家军一拥而上,追星族一样围住了这位紫袍帅哥,散开后,这人碎了。等全军追出去二十多里结束战斗回来,才在他身上、马上搜出来两块红漆牌子,上面写着“阿李朵孛堇”。

这真的是位大人物,相当于宋军里的太尉头衔了。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既然人物大牌到这程度,为什么只带了一千个人来送死?该不会是他觉得自己比四太子殿下强大十五倍以上吧?

三天之后真相显露,金兀术派这种官衔的人来送死,只是为了牢牢地把岳飞拴在郾城,能小消耗一下更好,一切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等着他集结的庞大军队到位。

几天之内,他已经集结了十二万大军!

七月十三日,这支庞大的军队悄悄地绕过颍昌方面的岳家军主力,向郾城逼近。那一天天色昏暗暴雨如注,到了下午时分,他们突然遭遇了三百名巡视的岳家军,带队的就是杨再兴,地点是临颍县境内的小商桥附近。

天气阴霾,大雨瓢泼,杨再兴望着远方出现的不见边际的金军,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身边只有三百人,面前金军十二万……如此悬殊,是战是退?

当然是战。

持这种观念的人大多都看过《岳飞传》。里面的小商河一役,杨再兴如天神一般无可阻挡。他主动挑战,单人独骑杀入敌阵,连斩金军大将,逼退金兀术之后,想抄近路越过被泥雪覆盖的小商河,不慎马陷淤泥,被乱箭射死。

如此殉国,英勇壮烈。

可这些不是真实的。无论谁,再有绝世勇力也不会视万人、十万人为无物。何况杨再兴在近六天的时间里历经两次生死大战,身上重创几十处,光是劳累就已到达了人体的极限。他凭什么好战无厌,难道他像西方神话故事里的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一样是半人半神,生来就是主宰战场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