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豺狼的末日(第8/10页)

就是针对历朝历代的史书里,包括近现代的各位名家的著作里,都存在着的一个缺陷——分门别类写历史。写宋与辽,那么就单写他们之间的事;写宋与西夏,那么除了他们之外,就不说其他。可事实上,这三个国家是掐在一起拧成一团的,完全就是八九百年后之后的另一个《三国演义》,互相牵制,单独说事根本就说不清。

比如说现在赵恒对李德明手软,真的是宋朝的软骨病开始发作?或者说赵恒比他老爹差太多了,他爸要是有这等机会,就算再没兵没粮都不不会放过,他能把皇宫里的侍卫都派上战场,去捡这个大便宜。

好啊,那的确是赵光义能做出来的事。以前把李继迁逼反不就是这样?也是和辽国掐得正欢,急着扳回劣势,想北边损失西北补,结果给子孙后代惹来无穷无尽,看不见头的大麻烦。

那么现在赵恒也得这样的勇敢贪婪,才算是英雄好汉?

前面刚刚提到,宋朝在北方定州一线,布置下整整十五万的大军,时刻戒备,就算契丹人悠闲地睡大觉,宋朝都不敢松开刀把子。这是什么日子?脑袋时刻都顶在狼嘴里,还想着再主动出兵打别人,彻底疯了吧。

这就是当年的真相,事情有轻重缓急,赵恒最起码是个理智的人,不能为了砍别人一条大腿,就自己丢了大半截身子是不是?所以先宽容一下小毛孩子李德明是个相当不错的决定,反正到他长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有账不怕算。

不过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疯狂了,一样还是这些人,这些事,只是两三个月以后,赵恒就突然改变了主意。干掉李德明,马上就出兵,管他什么辽国不辽国,想干就干了。而且奇妙的是,他的理由照样充分,无可挑剔。

起因是开封城里又来了一群外国人。这些人以前注定会被冷处理,不过现在得热情欢迎。因为这是新英雄潘罗支的亲哥哥邦逋支,他给宋朝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先是郑重通告,李继迁真的死了,他中的箭上有吐蕃人的“商标”。所以不管是否逃走,他都是吐蕃人的猎物,功劳要计准;

第二,李继迁实在太卑劣,他攻打凉州城时不宣而战,把宋朝赐给潘罗支的牌印、官告、衣服、器械等荣誉物资都给抢走了(当然潘罗支也有不对的地方,当时跑得那么快),现在也没还回来。不知宋朝是不是再照原样来一套?毕竟吐蕃人是那么的追求荣耀;

第三,就非常重要了。为了西北长期的安宁,更为了宋朝和吐蕃的共同利益,是否可以迅速地团结一下,双方合伙出兵,把党项姓李的连根拔起,斩草除根?

对于前两点,宋朝的态度明确,功劳属于吐蕃人,你的猎物是你的。关于赏赐和荣耀,也没得说,按原样再赏一套,虽然更鼓励你们去灵州城抢回来。

至于第三点,就让赵恒思量再三。这一次不同了,以前李继迁正嚣张,为了更大的死敌辽国人,只能先忍了他,让请战的吐蕃人失望。可是这时再不同意,小心潘罗支失望过度,而且从此小看了宋朝,以后有变成李继迁第二的可能。

更何况,为什么就不趁火打劫,也让李继迁的后人们尝尝赵恒当初的感觉?!

于是宋朝下令,命泾、原路部署陈兴在驻地等待潘罗支的军报,只要潘罗支有消息,就立即带兵杀向党项境内的天都山(亦称西华山,位于海原县西安州古城西十五里,在党项史上意义非凡),不必再向朝廷请示。一切都以突然、战果为最大目的。

就这样,潘罗支他哥满意了,宋朝也变得非常期待。一个新的世界似乎在生成,党项人死定了。由此,西北草原的势力必将重新规划,宋朝就将再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还将会得到与辽国抗衡的巨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