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无为而治的文景盛世(第2/13页)

轻徭役,薄刑罚

刘恒虽然是捡了个便宜,阴差阳错地当上了皇帝,但他知道自己的皇位得来不易,所以即位后做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决定。先是任命心腹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把推举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也都一一予以封官、晋爵、赏赐;同时也恢复了曾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的称号和封地;曾经跟随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们也都分别得到了赏赐、分封。这些举措都使文帝的帝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除了运用拉拢的手段巩固权势外,汉文帝对当年拥护自己的大臣也使用了打压的手段,大臣周勃就是一个例子。周勃祖先为卷(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后徙居沛(今江苏沛县),跟刘邦是老乡。他出身贫苦,早年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助人料理丧事。后来,跟随刘邦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灭秦、征项羽、平定内乱、防御匈奴。周勃为人质朴,不善言辞,但带兵打战却很勇猛。汉高祖刘邦临死前,吕后询问丞相人选,高祖曾说:“周勃重厚少文,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他,可以任为太尉。”高祖死后,周勃便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汉惠帝。

文帝即位后,周勃为右丞相,食邑一万户,位在左丞相陈平之上,但他不熟悉丞相职守。有一天,汉文帝找周勃聊天,想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就问,全国一年大概要审理多少案件呢?周勃想了想,回答不知道。汉文帝又问,那么全国每年的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呢?周勃急得出了一身汗,还是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回答:“这事情有专门的人管理,审理案子的是廷尉,财务方面的事情有内史,陛下想要知道可以去问这些人。”周勃当时就自叹不如,回去以后称病辞职。大概是感受到了汉文帝的用意,周勃辞职后把增封受赐的财产都送给了汉文帝的舅舅薄昭。

不久,陈平死,周勃只好复出。结果没过多久又被罢免,遣归封国。周勃怕文帝杀他,在封国时经常身穿甲胄,令家人执持兵器。有人告发他企图谋反,结果被廷尉逮捕下狱。这时候薄昭在薄太后面前为周勃说了好话,又因周勃长子周胜之的妻子是文帝的女儿,所以周勃最后得以赦免,于是又回到封国,但未再受重用。文帝十一年(前196年)死,谥武侯。

汉文帝在政治方面推行“黄老之学”为主要治国方针,多次下诏劝课农桑,颁布减省租赋诏令。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8年,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从汉初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公元前167年,还曾全部免去田租。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算赋(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仅十余钱至数十钱。此外,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国有山林川泽,允许人民渔猎采樵,从而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

文帝对农业非常重视,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了劝农耕种,他在春日亲自扶犁耕地,以作表率。他还采纳晁错的建议,允许天下人以粮食换取爵位,或者用粮食来赎罪,大幅度减轻徭役,并在公元前167年,即文帝十三年,免除了农民的赋税,赢得万民称颂。

汉文帝还对苛刻的秦律做了改变,废除连坐法,又将黥、劓、刖等几种酷刑,改为笞刑和杖刑。秦法规定,只要犯罪,就没有刑期,得终身服劳役。文帝则重新制定了法律,根据情节轻重,规定服役期限;罪轻的甚至可免为庶人。文帝在废除连坐法的时候,遭到了陈平和周勃的反对,说:“连坐法是平民之间相互制约和杜绝犯罪的法律,历朝历代沿用,怎能废除呢?”但文帝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陈平、周勃只好执行,将连坐法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