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个充满了独立精神和贵族气质的时代(第2/2页)

这是一个充满了独立精神和贵族气质的时代。

因为只有独立的人格,才能与众不同,探寻新的思想文化;只有贵族的雍容闲适,才能花时间和精力在文艺上切磋琢磨。不得不承认,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阶层,更容易从个体立场去理解生命,理解生命中应该有的高贵和价值、自由和尊严。

兴亡的废替,暴力的无情,时光的流逝,更容易在他们细腻的心里造成影响,从而借助他们的灵巧的双手表达出来。

诚然,劳苦大众也会有同样的情愫,但是,起码大众难以具备表达的技巧和手段。

在中国社会里,皇权越集中,对艺术文化自上而下的控制就越严格,越容易扼杀艺术文化的进步。

而魏晋的皇帝,本身也是士族中的一分子,或者仰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上位,较之其他朝代,魏晋的皇权并没有那么集中。士族对皇权的反抗,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皇权的力量。士族和皇权一起,共同维系着社会的平衡。这种情况,有点像欧洲的封建贵族时代。

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所以,这个时代才会比别的时代,更为文艺,更为洒脱,更为风流。

东汉末年,王室衰微,各地豪强蜂拥而起,逐鹿中原。经过几十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魏、蜀、吴三个势力最强的割据政权,这就是一直被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国。

三国之中,曹魏实力最强,其统治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是传统概念里的中原大地、全国政治中心。加之蜀为曹魏所灭,吴国也灭于篡魏的司马氏,所以曹魏当仁不让成为中国朝代更迭的正统。

晋朝脱胎于曹魏。司马氏建立西晋,承袭魏祚,统一天下。不过西晋很快便发生内乱,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趁机南下,俘虏了晋怀帝,进而消灭了这个短暂而飘摇的王朝。

于是,在长江以南,晋室宗亲又竖起大旗,建立了东晋政权。东晋王朝偏安江南,虽有几次北伐,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没能完成收复中原的壮举。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政权,中国从此进入南北朝时代。

本书所描写的历史范围,大致就是东汉末年到东晋结束这段时间。

由于本书重点表现名士的选择和命运,所以着眼点就放在理想和现实冲突较强的建安年间、曹魏、西晋和东晋政权范围内。同一时期的其他政权,诸如蜀国、吴国,以及北方少数民族十六国等,描写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