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百年安西都护府,十万铁甲出阳关(二)(第2/3页)

孟平点点头,很赞同李绍城这个观点,“出兵的时机大致已经议定,选择的是风沙最小、沙暴最少的时节,这回往西域用兵,我和曹义金走北面,攻伊州、西州回鹘,往龟兹镇行进,你和张金来走南面,攻仲云、于阗,克复于阗镇,最后两军会师于疏勒,再一起解决西面的其它敌手。”

李绍城神色肃然,“这回出征西域,不知要历时多久,数千里之地,或许会有许多意外,便是打上几年都不稀奇。”

孟平与李绍城并肩而立,一同看向西天,“行军多艰难,比不得在中原,话虽如此,但我军毕竟准备充分,马队、驼队庞大,实际上行军并不慢,若是战事大体顺利,要会师疏勒镇,其实也用不了多久。”

西域有过许多汉唐传奇,如今孟平和李绍城到了这里。

……

禁军分南北两支出战西域,走的便是塔里木盆地的南北两条道,丝绸之路到此,也是分南北两支的。

李绍城率军三万,出阳关,向西南进发,其部要平定的第一个目标,是为仲云国。

仲云国,据石头镇、大屯城,“其牙帐居胡卢碛”。石头镇、大屯城,即鄯善、若羌故地。鄯善、若羌,即汉初楼兰国,“不破楼兰誓不还”之楼兰也,也是汉初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班超定西域后,楼兰便是汉朝所属。唐初,鄯善更名石头镇,隶属沙州,后为吐蕃所占,现为仲云国,人丁稀少,拢共小几万人,与沙州互有来往。

仲云人,“小月支之遗种也,其人勇而好战。”

牙帐所在的胡卢碛,“汉明帝时征匈奴,屯田于吾卢,盖其地也。”

李绍城行军至仲云地界,未曾冒然进攻,而是派遣军使持诏书,先至大屯城。

进军西域,是李从璟谋划许久的大事,对西域诸国的了解自然颇为详细,哪国该强攻,哪国可以威服,事先都有一些计较,虽然这些计较不一定全部准确,但该准备的诏书,还是会准备妥当。

眼下,李绍城以军使持诏书先行大屯城,便是意欲册封仲云君主,试一试能否让其乖乖归顺大唐。

自汉以来,中国便有接纳、册封来投的草原各族、西域各国的传统,尤其是汉唐两朝,这样的事情多不胜数,是以此时李绍城的这个行为,并不是托大和无的放矢。

为彰显诚意,李绍城在军使先行后,又行进了两日便停止前进,于蒲昌海之侧扎下营寨。蒲昌海是个湖泊,上游龟兹河、下游沮末河(塔里木河),这一段河流为季节性河流,眼下春暖雪融,河中有水,但水量不大。

不过唐军却不缺水源,他们扎营在蒲昌海之侧,这处地方,已经不是沙漠绿洲可以形容,水草丰腴,林木幽深,有碧海蓝天之景,且时在暖春,正是百花绽放之际,让人直怀疑到了江南。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蒲昌海,后来叫作罗布泊。

眼下的罗布泊,是真正的蒲昌海,不是那一片干涸的盐碱地。

蒲昌海既然是西域之江南,此时自然不缺牧民,禁军到达后,本本分分扎营,安安静静取水,其间自然不会出现扰民的事,不过饶是如此,也惊得仲云人四下逃窜,没多久便跑得没了影儿,连羊群都丢了大半。

这幅景象,让马背上的李绍城直摇头,“让张金来带人,把那些牧民都追回来,好生安抚,让他们继续在这好生放牧……我等既然有意和平解决仲云,就得拿出该有的态度,让仲云人看到我等的诚意。”

李绍城这话说得没错,当仲云使者来到蒲昌海,看到一副军民和谐的画面时,面上既有意外之色也有欣喜之意,一行人再看唐军将士,眼神都亲切了几分。

李绍城在中军大帐接见了仲云使者,当他听完张金来的介绍后,有些惊讶于这支使者队伍的分量……两位宰相、十几位都督,无论怎么看都分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