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名将风采今胜昔,谁在马上称豪杰(六)(第3/4页)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朝廷王师战力的突出,不仅是以上这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军备。

孟知祥并不知道“武装到牙齿”这个概念,当然,当世也不可能有军队真正武装到牙齿,但若是用此来突出禁军军备的优良,则深得其韵。

精良战甲的装备比例,威力巨大劲弩的数量,骑兵的数量与配置,战马品种的优良性,甚至是每名骑兵携带的弩具,步卒随身小型弩的装备比例,盾牌、短刃等等军备的装备率,都甩了西川军几条街。

西川军的战败,不是败在将士不够骁勇善战,而是败在军备的差距上。

换言之,西川军的失败,是西川物力与帝国物力的差距造成的。

尤其是这种硬碰硬的正面交战,最能直接体现军备差距对战争胜负的左右。

如果李从璟在这里,就会告诉孟知祥,这是“综合国力”的差距。

战争,尤其是正面战争,在奇谋、战略没有差距的情况下,比拼的就是国力。

以一地战一国?

孟知祥以前以为,依仗蜀地山川之险,三万精锐之士的悍勇敢战、齐心协力,以及当年郭崇韬伐蜀时留下的军备、弩具,蜀中有很大把握战胜远道而来的朝廷王师。

当年李从璟在幽州,以卢龙一地之力对战契丹一国之力,不就赢了么?

是的,无论旁人怎么认为,孟知祥之所以认为蜀中能战胜朝廷,就是因为有李从璟的“前车之鉴”。

但是现在,孟知祥突然发现,他似乎忽略了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些东西。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极具讽刺含义的词:邯郸学步。

在那一瞬间,孟知祥忽然觉得,自己跟一头蠢驴并无太大差别。

然而眼前的形势,让有所醒悟的孟知祥,没有时间反思问题,纠正过错。

大半日鏖战,西川兵将纵然再悍不畏死,他孟知祥纵然再得全军效力,也不能改变被禁军击溃的事实。

孟知祥开始仓惶逃窜。

逃离战场时,是赵廷隐牵着他的马走的。当时孟知祥还想稳住阵脚,以让更多的西川兵将能够逃脱,但是赵廷隐告诉他,张知业已经战死,大军稳不住了。

逃进龙门山时,天色已经漆黑。大军溃逃,火把寥寥无几,将士们几乎是两眼一抹黑,故而自相冲撞、践踏者多不胜数,喊叫声、悲呼声此起彼伏,在黑暗的山林中如同鬼哭狼嚎,倍显可怖。

满头大汗的孟知祥,举目茫然四顾,在冰冷的群山中显得既狼狈又悲凉。

好在赵廷隐伐木为薪,分给诸将士点燃,这才稍稍缓解了黑暗。

然而不等孟知祥松一口气,后军惊恐高呼,朝廷王师杀到。

孟知祥听到的马蹄声,让他心跳骤然加快。哪怕不能瞧见自己,孟知祥也能清楚知道自己脸上的惊慌。久历戎马,孟知祥岂能不知自身处境?无论是谁,在乱军中被追杀,都会死。

即便在战场上对战万军时也不畏惧的悍将,在兵败被追杀时,也不能不恐惧,因为那会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感。

又是赵廷隐,主动留下来断后。

孟知祥不肯,这不是他在使用权术故作姿态,而是赵廷隐的确是他左膀右臂,他不忍也不能弃之。然而形势紧急,彼时孟知祥自身尚且难保,还有什么余力、资格去保全他人?

赵廷隐一刀刺在孟知祥的马屁股上,吼叫着让孟知祥快走,而他自己则返身杀向追兵。

心痛如绞、五味杂陈的孟知祥,自然知道那种情况下返身杀向追兵,命运会如何。奔出没多远,他甚至好像听到了赵廷隐临死的惨呼。彼时,老辣沉稳如孟知祥,也落下了泪来。

只是这泪太辛酸太无奈,也太无力太无用。

“大帅,快走罢,贼兵要追上来了!”李仁罕急切的催促回望龙门山、回望赵廷隐决然背影的孟知祥,拉着他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