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识得洛阳风与月,成就帝国军与政(三)(第2/3页)

李荣抱拳表示感谢,旋即看似不经意问道:“眼下正是燥热之时,郎君此时赶路,可是着急去往哪里?”

苏禹珪答道:“倒不是着急去别处,而是游学方回,归家心切。”

李荣肃然起敬,他心里有疑问,继续试探这书生,“听闻江南多鸿儒,学士英才汇聚,郎君游学,想必是去了吴地?”

“吴地倒是刚去。”苏禹珪微笑作答,彬彬有礼,“只不过比起吴地,北地倒是更值一游,尤其幽燕之地,让人心怀激烈。”

“噢?这却是为何?”李荣貌似不解。

面前的李荣等人一看便不是读书人,但与之讨论这些事,苏禹珪却没有敷衍的意思,他道:“吴地虽然多鸿儒,不过工于史书典籍,长于诗词唱和,如今国家不平、四方不靖,我辈读书人,当以经世之学为要,而怀拯救时艰之心,以求报效君王。幽燕之民,慷慨激昂,幽燕之军,饮风餐雪,幽燕之地,英雄辈出,秦王赫赫军功历历在目,边军血战之地浩气长存,此情此景,自非江南可比。”

李荣再度抱拳,赞叹之后又道:“秋日邻近,眼下朝廷正欲开科取士,未知郎君可有前往应试之念?”

苏禹珪笑道:“今时归来,正为温书应试。”

随后,两相礼别。

“统领,此人如何?”

“我观他自南方而来,又多风霜之色,故不免忧其为吴国密探,如今观之,大抵不是。”

一个时辰后,苏禹珪已经到了家中。拜过长辈,苏禹珪这才稍作歇息。

苏禹珪所在是殷实之家,家宅虽谈不上高门大院,却也不是寻常人可比。

这个时节,家徒四壁的读书人还是很少,笔墨纸砚、经史子集与先生这些东西,可没一样是便宜货,就更别谈要达到“饱学”这种程度和游学了,不是地主家压根负担不起,区别只在于家产多少而已。所谓寒门,“寒门”主要指的就是中小地主。

当夜,苏禹珪再见其父,两人对坐,前者向后者说起此番游学见闻与所得。

说起来,苏禹珪生平学问,多承自其父,可称是家学。家学这东西,始自何时不好说,上承秦汉下接唐宋,为一时之象却是毋庸置疑的,宋之后盛行耕读之家,大抵由此转化。

“游学之事且待再论,孩儿此番自江南归来,自打进了颍州,所见所闻却是颇为惊异,正待向父亲请教。”苏禹珪知道自己这父亲在朝中做过高官,见识非常,便说起自己心中的疑惑。

苏父像是早就料到自己的儿子会有如此一问,好整以暇,“你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去岁孩儿在家时,仍可见州县多贼寇,此番归来,却见偏僻之地,亦不乏孤身行走者,请问父亲,山匪之事,今日可还有之?”苏禹珪问道。

苏父笑容恬淡,“山匪之事,未闻已半载矣。”

“请问父亲,却是为何?”

“无他,今春,依朝廷令,县里整顿兵事,置弓手一都、刀手一都、马军一队,并归新任县尉统辖,新任县尉,昔日百战军也,故能统领县衙刀弓手,剿灭境内山匪。”

苏禹珪惊讶之余,又道:“昔日淮水之上有水寇,拥众数百,纵横捭阖无人能制,时常经颖水来犯,县衙刀弓手何能除之?”

“无他,州军相援,设伏除之。”

“……乡里曾有一还乡军将,骄横跋扈,强占良田,欺压乡民,鱼肉乡里,便是父亲也恨不能制,今日孩儿却见其田亩,划归了昔日佃户,这又是为何?”

“无他,此军将被县衙问罪,家产抄没,田地重新划分给乡民了。”

“父亲,孩儿又见,田间灌溉沟渠大为扩展,更兼新增水车十余,此乃谁为之?”

“无他,县尊领差役,与民共为之。”

“孩儿还听闻,今年税收,人丁十五税一,孩儿还看见,乡舍里盖了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