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君问归期未有期,风雪漫过中州城(下)(第2/3页)

李存勖终于勃然大怒,拍案道:“郭崇韬要造反,睦王难道是同谋吗?!”说完起身,发布了一道诏令。

旬日之后,手持诏令的李绍荣,带领五百甲士,突然出现在睦王府外,将王府团团围住。在李存乂茫然出门时,李绍荣冷然宣读诏令,随后下令甲士杀入府中。

那日之后,睦王不复存在,王府上下百余人,皆死于非命。

未过几日,宦官伶人进谗,中伤护国军节度使李继麒,污其与郭崇韬曾有密谋。原来宫中得宠的伶人宦官,在向各地节度使索要钱财时,常被李继麒拒绝,因而怀恨在心,当下逮到机会,便恶语中伤。李存勖遂不问青红皂白,不顾李继麒亲自入朝表明心迹,偏信谗言,仍是在李继麒入朝当日,将其杀于驿馆。

王师伐蜀之时,李继麒曾令其子朱令德随军出征。李存勖在诛杀李继麒之后,遂传令已在班师途中的李继岌,让其诛杀李令德。

伐蜀大军还未离开蜀地,仅在武连,便遇到传令的敕使。李继岌接到敕令,随即命令李绍宏依敕行事,将李令德杀于军前。

诛杀李令德之后,李继岌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下令大军继续前行,争取早日归朝。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杀死李令德之后,他自身也将再也无法回到洛阳。

回朝的王师,李继岌在前军,与之相隔三十里的,是李绍琛率领的后军。得知李令德被诛杀,李绍琛当即色变,愤怒的对众将说道:“我大唐南取大梁,西定巴蜀,全由郭公定策,我等将士奋战而得。若说去逆效顺,与国家协力破梁,李公继麒更是莫大功臣。功高位尊如郭崇韬、李继麒者,而今尚且被无罪灭族,我等如若归朝,来日难保不会大祸临头!局势若此,如之奈何?”

李绍琛即是康延孝,同光元年,河上大战前,他率领百骑投靠李存勖,同时献上奇袭灭梁的计策,最终为郭崇韬所看重,遂将其完善,并且说服了李存勖。因是,要说奇袭灭梁,李绍琛居功甚伟。而此番伐蜀,作为先锋大将,李绍琛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可算首功。然则因为郭崇韬与李绍宏交好,每有军情,都是与李绍宏商议,并不看重李绍琛。在事后评定军功、议定两川节度使时,李绍琛更未得到应有待遇。正因此,李绍琛早已心怀不满。

李绍琛的不满,还源于对如今朝廷的失望。当年他之所以离梁投唐,一是与时任河上梁军主帅段凝不和,另一方面,也是不堪忍受当时梁廷奸臣当道,料其必亡。然而世事难测,当时一派奋发之相的唐廷,现在竟然与昔日梁廷一般无二,都是宦官当道,奸臣当权,他们这些死战于外的将军,反而处处受人诘难,难以立足。

本以为是弃暗投明,谁曾想才出虎穴又入狼窝,际遇如此,世道如此,李绍琛何其憋屈,何其悲愤?

李绍琛话音落下,从旁武将中有人愤然出声,“李公何罪,竟至灭族?无非无财行贿,开罪了些阉人而已!我等苦战在外,生死一线,为国家立下大功,不能得到封赏也就罢了,难道回去之后还要对那些阉人卑躬屈膝?而若是我等不效仿那家犬,献媚于阉人身前,今日之李公,便是日后之我等!将军,我等坚决不再东行,请你拿主意吧!”

李绍琛朝说话的人看去,对方是个精壮汉子,此时双眸通红。这人叫作焦武,之前是李继麒的部下,后来唐军攻梁高歌凯旋时,在河中投降了李绍琛,成为他的部将。

焦武的话引起诸将共鸣,不少人当即纷纷表示赞同,一时之间,众人都将目光投向李绍琛。

李绍琛见状不由得有些意动,方才他说那些话,未尝没有试探众人心意的用心,现在眼见众人如此果断,都不愿归朝,即便是考虑到那些随大流的,仍旧是军心可用,这让他心跳不免加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