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瀛台落日 第九九章(第5/14页)

“你想要多少呢?”

“我想要他五千银子,咱们俩对分。”

恩志大为兴奋,却又迟疑地问道:“行吗?”

“一定行,也许还能多搂几文。不过,你一切得听我的。”

“行!”恩志答应着,大大地喝了口酒。

就这样,轻易地将恩志摆布得服服帖帖。第二天上午,两人由世寿陪着到了商务局,便由润昌一个人出面打交道。

对方一共三个人,穿的都是便衣,问起来却都有前程。王竹林是三品的候补道,充当商务局总办,亦算管着直隶的一个衙门,所以润昌很客气地请他对坐谈话。

“竹翁的台甫是?”

“贤宾。”王竹林答:“圣贤的贤,宾客的宾。”

“竹翁的本业呢?”

“做盐。”

“长芦盐商阔得很……。”

“不,不!”王竹林急忙分辩:“现在大不如前了,糊口而已。”

“不必客气!”润昌又问:“平时跟段香岩有没有往来?”

“认识,没有往来。”

“那么,怎么说你替他筹了十万银子,送庆王作寿礼。”

“那是那班都老爷,吃饱了饭没事干,瞎造谣言。”王竹林答说:“本局每年的入款不过七千多银子,勉强够开销,那能筹十万银子送人。而况,公费支销,也不是我一个作得主的。”

“还有谁?”

“本局的商董一共七个人。”

“都在这里没有?”

“商董开会才来,只有一位兼协理的宁世福在这里。”

“那就请这位宁协理来谈谈。”

这宁世福捐的是个候补知府,若论官位,比润昌还高,不过既然穿了便衣来,便是自居于商人之列。他的态度很谦恭,而且也会说话,提到十万银子,脸上有极诧异的表情。

“十万银子?”他说:“不但未见,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也许你不知道。”

“不会的!王总办遇事都要跟我商量。再说,十万银子,既不是我出,也不是王总办出,那就一定是商家分摊。请润二爷仔细打听,不难水落石出。”

“是的,我要仔细打听。”

“喏!”宁世福指着外面说:“刚才那位姓郑的,开着一家银号,专门兑钱,一天进出七八万,是个大买卖。润二爷不妨先问问他。”

“好!”润昌说道:“我先问句话,福翁,你们在局的商董,可能共同具结。”

“当然!”宁世福问:“这个结怎么写法?”

“只说并无为段某某筹措十万金之事,就可以了。”

“那好!我马上就办。”

于是,一面由宁世福去具结,一面由润昌找了预先安排好的钱商郑金鼎来问话,答语与王竹林、宁世福所说,大同小异。

“既无其事,可以不可以具结?”润昌说道:“不是你一个人,天津的大商家共同具个结。”

“这……。”郑金鼎迟疑着,面有难色。

“可以,可以!”王竹林赶紧接上来说:“我是商务局总董,事情又与我直接有关,我来找各大商家具结。’

要具结方便得很,商务局平时常为各商家有所呈请,或者办什么报销,刻有一大批图章,盖上就是。麻烦的是案内人证,均须进京,听候面质,其中杨翠喜忽然胆怯,不肯抛头露面,事情成了僵局。

“不要紧!”世寿向润昌拍胸担保,“一定让两位交得了差。”

“这不是我们交得了差交不了差的事,是她自己的祸福所关。”润昌又说:“照这样子,我们另有件事放不下心了。”

“请教!”

“杨翠喜这样子不听话,到得醇王跟孙中堂问的时候,她如果不按商量好的说法说,那漏子就大了!”

“不会,不会!她不能跟自己过不去。总而言之,两位的差使,打这儿起就算交了!在天津逛逛,乐个一两天,舒舒服服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