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清宫外史下 第七十章(第2/14页)

而皇帝却觉得很舒服,他是第一次摆脱了寸步不离左右的那些执事太监,有着解除了束缚的轻松之感,很随便地就坐了下来。

“皇上请上坐!”珍嫔请个安说。

上面是炕床,宜于躺而不宜于坐,坐着两面临空,不如在椅子上靠着舒服,皇帝便即笑道:“就这儿很好。你倒碗茶我喝!”

皇帝到那里都带着专用的茶具,当初防微杜渐,恐怕有人下毒,所以派专人伺候,久而久之,形成规制,太监宫女无不清楚。因此,有宫女便待传谕“进茶”,却为皇帝拦住了。

“别叫他们!”皇帝对那宫女说,“把你们主子喝的茶,倒一碗我喝!”

“奴才喝的是菊花茶。”珍嫔答说,“只怕皇上喝不惯。”

“菊花茶消食败火,很好。”

于是珍嫔亲自去泡了一碗菊花茶,捧到皇帝面前。滚水新沏,茶还烫得很,口渴的皇帝却有些忍不得了。

“太烫!有凉一点儿的没有?”

“凉的是奴才喝残了的,可不敢进给皇上。要不……,”珍嫔用手指扶着太阳穴,偏着头想了一下,然后一掀眉说,“有了,对一点儿蜜水吧!”

语音清脆,真有呖呖莺声之感,加上她那娇憨的神情,皇帝未曾饮蜜,便已甜到心头。而珍嫔却不待他置可否,已经扭转腰肢,捧来一个青花小瓷缸,里面是调淡了的蜜水。这时瑾嫔也帮着动手,逼出盖碗中的茶汁,对上三分之一的蜜水,珍嫔接了过来,抽手绢拭净杯沿的茶渍,方始双手捧上。

“挺香的!”皇帝喝了一口,又喝一口,接连不断地,很快地喝了一半,“回头你说给他们,以后也照这个样子伺候菊花茶。”

“是!”瑾珍姐妹同声答应。

“去年我嗓子不舒服,也喝菊花茶,觉得不如这个好。”

“这菊花是杭州来的。”

“喔,”皇帝想到了,“必是长善给你捎来的。是吗?”

“是。”珍嫔戚然,“是奴才伯父给的。菊花到,出缺的电报也到了。”

“长善可惜!”皇帝安慰她说,“他的儿子很好,志锐是长善的儿子吗?”

“不是!是奴才大伯父长敬的儿子。”珍嫔答说,“奴才二伯父当广州将军的那几年,志锐一直在广州读书。”

“都说长善在广州的时候,风雅好客,很有些有才气的,在他那里。倒是些什么人呀?”

“有奴才的老师文廷式,他的才气最大。”

“是你的老师?”皇帝觉得很新奇似的,转脸问瑾嫔,“也是你的老师吗?”

“是。”

皇帝看看她们姊妹俩,十五岁的瑾嫔,已有大人的模样,十三岁的珍嫔,稚气多少未脱,不象是肚子里有墨水的,所以又问:“那姓文的教了你们几年书?”

“不过一年多。”瑾嫔唯恐皇帝考问,赶紧声明,“奴才姊妹,不过跟着文先生认几个字,不敢说是读书。”

“名师必出高徒,姓文的既有才气,想来你们的书,一定也读得很好。”皇帝接下来问:“当时还有些什么人?”

“有于式枚,他是广西人,跟志锐都是光绪六年的翰林。

还有梁鼎芬……。”

‘喔,梁鼎芬,我知道。是参李鸿章的!”

“是。”

“他革职以后,在干什么?”

“在广州。张之洞请他在广雅书院讲学。”

“于式枚呢?”

“听说在北洋幕府里。”

“姓文的点了翰林没有?”皇帝想了一下,“姓文的翰林,有个文治,是旗人啊!我记不得汉人有姓文的翰林。”

“他不是翰林,是光绪八年北闱的举人,中了举就丁忧,到光绪十二年才会试,没有考上。”珍嫔很认真地说,“考不上不是他的学问不好,决不是!”

看她那唯恐他人不信的神情,皇帝觉得天真有趣,不由得就笑出声来,“我知道你那老师是才子。”皇帝是抚慰的语气,“几时倒要看看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