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玉座珠帘 第二十七章(第5/15页)

“是!”恭王一面答应,一面看着宝鋆向御案努一努嘴。

宝鋆会意,伛偻着身子,从御案上取来一枝朱笔,双手奉上。

“还是你写吧,”皇帝吩咐:“加这么一句:‘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

“是!”宝鋆复诵一遍:“‘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

臣子不能动御笔,宝鋆将那枝朱笔放回御案,然后接过旨稿,又回到廊下,把那句话加上,回入殿中,捧呈御览,这时就不是旨稿,而是“廷寄”了。

“什么时候可以到山东?”皇帝指着手中的廷寄问。

恭王未曾出过直隶省境,不甚了了,便由文祥答奏:“明天晚上,一定可以到济南。”

“好!”皇帝特别叮嘱:“告诉兵部,明天晚上,一定得递到。”

“是!”恭王答应一声,欲言又止地迟疑着。

“六叔!”皇帝关切地问,“你还有什么话?”

“臣请皇上,这会儿就给圣母皇太后去请安,婉转奏陈这件事。”

这话提醒了皇帝,不由得便微微皱眉。杀安德海倒痛快,要去跟慈禧太后奏闻此事,却是一大难题。

想一想,象这样的事,也不便跟恭王商量,便说一声:

“知道了。没别的话,你们就下去办事吧!”

等恭王等一退出养心殿,皇帝立刻就找小李商量如何应付那难题。

一见了皇帝,小李先笑嘻嘻的磕了一个头。御前太监,熟不拘礼,平时只是请安,遇到比较郑重的时候,才磕头,臂如皇帝小病初愈,那时请安便得磕头,这有“喜占勿药”的意味在内。所以,小李磕这一个头,意思是向皇帝贺喜。

“你跑到那儿去了?”皇帝问道。

“奴才在外面打听消息。”

打听的自然是安德海的消息,皇帝又问:“小安子的家,抄了没有?”

“早就在抄了。”小李答道,“听说六爷跟文尚书早就有了预备,进宫之先,就派人把他家看住,一只耗子,都跑不掉!”

皇帝觉得很痛快,大为赞赏:“好!很会办事。”接着又问:“是派的什么人?”

“荣总兵。”

皇帝知道,说的是荣禄。于是他脑中立刻浮起一个很鲜明的影子,从仪态、服饰到言语,无不漂亮。荣禄虽无“内廷行走”的差使,但为皇帝“压”过一回马,就那一回,皇帝便把这个人,深印在脑中了。

“小李啊,”皇帝的笑容一敛,“事情是办过了,对上头得有个交代。你看,这话该怎么说啊!”

问到这一层,小李精神抖擞的答道:“万岁爷,别烦心,奴才已经给万岁爷打算好了,包管圣母皇太后不会生万岁爷的气。”

“那好!”皇帝很高兴地,“你快说吧!”

“万岁爷沉住气,先不理这个碴儿,等圣母皇太后问起来,就这么回奏……。”

小李已经到内务府请高人指点过了,当时俯着身子,在皇帝耳际,秘密陈奏了一番。只见皇帝愁容一解,点头说道:

“行!就这么办!事情完了,我有赏。”

于是小李又跪了下来,“万岁爷要赏奴才,奴才先谢恩。”磕完头接着说:“万岁爷不用赏别的,把小安子的好玩儿的东西,赏奴才几件。”

“行!”皇帝说道,“传膳吧!今儿我的胃口大开,到玉子那里看看,有什么好吃的,给我要两样来。”

小李答应着到长春宫的小厨房,要了两样皇帝喜欢吃的菜,伺候着传过了膳,正在喝茶,慈禧太后派人来召皇帝。

小李机警,把来传懿旨的太监引到僻处,悄悄一问,果然,慈禧太后已经得到安德海被抄家的消息,特召皇帝,自然是问这件事。

“上去吧!”小李极力鼓励皇帝,“圣母皇太后就发脾气,也不过象春天打雷那样,一下子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