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军为何冲不过幽州

打仗的人常说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么有没有这样的战争:一方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样全占,在兵力与技术装备都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到最后却输得一塌糊涂。谁摊上这样一仗都会觉得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偏偏有人摊上了,比如……宋太宗赵匡义。

他于公元979年亲自指挥的幽州之战,仿佛是中国足球队阴沟翻船,该占的优势全占了,基本围着人家的城门打,多少次临门一脚就是不进,反让人家一次快速反击见血封喉,真是倒霉到家了,正如牛群冯巩的相声所言:亚运会啥最臭,中国足球的临门一脚最臭。比比看的话,幽州之战宋军的表现,真是衰到家了。

可这样的仗打不赢怨谁呢?怨运气?巴西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叹:“上帝在帮他们踢球。”赵匡义呢?他怨不了上帝,只能怨一件事——他犯傻。

这位赵家天子在历史上也算赫赫有名,哥哥是开国皇帝,自己是第二任皇帝,哥哥太祖赵匡胤横扫中原,指哪打哪。当弟弟的虽说治国还说得过去,可论起军事才能就差远了,按说这也不算坏事,赵匡胤毕竟给他留下了丰厚的军事家底——宋初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又有曹彬和潘美这类军事才能卓越的将星。可打仗怕就怕领导瞎指挥,赵匡义非要亲自挂帅,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了。

当时北宋的军事形势真不错,北汉已然平灭,传统汉区归于统一。30万宋军士气高涨,兵锋直指中原政权的传统国土——被契丹辽国占据的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自然应当收复,这不仅是国家面子问题,更是国土防御问题,幽云十六州是中原政权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失去幽云十六州,中原政权将无险可守。出兵自是没错。宋军一路上势如破竹,不仅占当地人口多数的汉族百姓群起声援,连契丹的守将也纷纷乞降,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30万宋军很快就兵临幽云十六州的最后一道关口——幽州,将其围得水泄不通,光复国土的荣耀,似乎如探囊取物。

论天时,宋军节节胜利,士气高昂;论地利,幽州只剩一坐孤城,被优势的宋军重重围困;论人和,当地百姓纷纷响应,真是“簟食壶浆迎王师”。该有的条件全有了,怎么看,宋军的胜利都没跑了。宋太宗令旗一挥:总攻!

可赵匡义恰恰忘了一句古话——困兽犹斗。

30万宋军齐上阵,攻城车、投石机、神臂弓、床子弩、火药,一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全拿上来招呼。宋朝的重甲步骑兵前仆后继,轮番朝着城墙冲锋,主力部队从幽州的4个城门同时攻击,没啥主攻副攻,全打主攻,这招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打日本的时候用过。这招热兵器时代打鬼子管用,冷兵器时代打契丹人却未必管用,遭遇重围的幽州守军在绝境之下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奋力抵挡宋军的攻势,幽州的守将正是大名鼎鼎的辽国汉族名臣韩德让,宋朝知道此人,是因为他是辽国萧太后的小情人,但事实证明,他战场上的功夫更了得。

宋军仗着人多,几十万人轮番上阵,日夜攻城不息,可韩德让却让宋军见识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合理地分配了4个城门的兵力配置,使4个城门同时抵挡住了宋军的进攻。作为一位熟读兵书的汉将,他将各种汉家兵法里守城谋略发挥到了极致。他以细致的安排与针对性的防御措施,构成了一个立体式的防御体系,一次次顶住了宋军的猛扑。相比之下,宋太宗很有文艺细胞,常命令几千士兵光着膀子站在城下,拿着大刀原地表演“刀舞”,这是打北汉的时候用的办法,目的在于瓦解军心,可相同的招用一次管事,第二次却未必灵,城头上的契丹守军见怪不怪,照样玩命抵抗。连攻数日,宋军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