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南北朝最伟大科学家祖冲之(第2/7页)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历史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我们对人类作为每个个体的集合所做的决策后果,来反思今天的社会应当在未来所做出的选择。事实上,当我们对南朝的士族制度充满种种否定的时候,我们却充满趣味地发现,祖冲之的家庭,恰恰属于南北朝时代一种另类的“士族”阶层。他的家庭就是当时南朝有名的科学世家,祖冲之的祖父祖昌,在刘裕时代就担任大匠卿的官职,而祖冲之在南朝社会的崭露头角,同样依赖于其家族的位置。祖冲之的家庭世代都是以科技为工作的,在南朝的朝廷里,无论政权和皇帝怎么变化,祖冲之家族的位置始终没有改变。而这种奇特的现象,也恰恰属于士族政治的一部分。今天的人对于士族阶层垄断地位的抨击,是因为其扼杀了寒门的晋身之路。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早期发展极度不平衡的时代,士族阶层经济势力的膨胀与寒门阶层的萎缩形成了一个不平衡的矛盾体,而士族政治制度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角度说,士族制度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南北朝割据政权的建立,以及南朝数次北伐的无功,都与士族政治本身的内部矛盾和权力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最终南北朝时代的结束,同样也是士族政治瓦解的结果。这是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历史演进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经济的重新整合期。祖冲之就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他的祖氏家族,也恰恰证明了科学在当时的时代里,已经成为士族阶层链条上重要的一环。

祖冲之的崭露头角是在他的青年时代,在已然腐朽堕落的世家子弟之中,博学机敏的祖冲之成为了不多的另类,并得到了宋孝武帝的赏识。这位在南北朝历史中名声不是太好的皇帝将他送到了当时藏书讲学的重要地方——华林园学习。华林园是当时南朝著名的贵族学校,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当时的华林园中,科学人才的培养占有重要位置。华林园珍藏着大量珍贵的科学著作,大部分都是衣冠南渡时代从北方带过来的,也同样拥有许多以擅长科学研究著称的教师。更为重要的是,华林园的讲学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枯燥的理论,根据今天关于华林园的研究资料表明,当时的华林园的课程包含了众多测量、计算等实际的科学实践科目。祖冲之的时代,科举制度还是一个未知的产物,官员的提拔主要依靠家族的势力和权力的对比,教育的目的也并非是为了考取官职,而是为了可以在实际中有所应用。因此在那个时代,学院式的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理解能力,也同样鼓励学生的创造能力。祖冲之的入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孝武帝的赏识,在一干世家子弟群体中,祖冲之衣着简朴,谈吐不俗,宋孝武帝在赏识之余,更赐予他宅院车马。年轻的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式打动了以荒淫暴虐著称的宋孝武帝?具体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祖冲之的精神品质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低调却执拗的精神。这种精神品质在他未来几十年的人生履历中不断地浮现出来,并且对他人生的走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想这种品质,也正是他得到赏识的原因吧。

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中,段小楼曾经这样评价程蝶衣:“你是人不疯魔不成活啊。”在那部悲剧性的艺术电影中,一代名旦程蝶衣悲情的人生履历打动了许多人,他固执地把戏台上的唱词当成生活中的一切,甚至当做了生活的全部内容与追求。他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与心爱的师哥共唱一生的戏,这个简单的梦想支持他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也最终导致了他含笑而逝的悲情结局。中国有句俗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意是说,做人要做成一个纯粹的人。小时候学习毛主席的《纪念张思德》,文中也有一句名言:“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是许多人的人生追求,可是谁又能真正实践这一信条?无论是艺术领域还是科学领域,我们总能找到这样的代表,他们不理外界世事的变化无常,只埋头于倾心追求的理想中。程蝶衣用昙花一样的灿烂留给了影迷无数的感动,而祖冲之则是用几十年寂寞的工作,为中国的科技历史留下了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