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吴起,最悲壮的改革者(第3/7页)

此时的魏国,正是变法图强的崛起时期,但面临的环境也非常险恶。西北的秦国此时虽然经济落后,但军队战斗力彪悍;南方的楚国,也是可以募集百万大军的大国;东方的齐国,是当时各国里最富庶的国家。当年晋国被瓜分前,以晋国一国的独大地位,与这三国交手尚且互有胜负,而今一个分裂出来的魏国,面临的局面是何其艰难。吴起到魏国的时间,是公元前409年,就在他被魏文侯启用仅2个月后,他就立刻给魏文侯送上了一份厚礼——西河。

所谓西河,就是今天黄河以西的地区,包括陕西澄县等大片领土,在战国时代,这里是秦国和魏国之间的分界线,双方都只占有了一部分领土,长期东西相持。秦国如果得到整个西河,就意味着打开了东进的通道,他们就能够毫无阻拦地进入中原地区;而魏国如果得到西河,就可以控制对秦国战争的主动权,把秦国死死地摁在函谷关里。这场犬牙交错的战争,在三家分晋之前就发生了,魏恒子时候,就曾和秦国为了西河发生战争,到了魏文侯时期,这里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多年以来双方互有攻守,都想多占一寸土地,但谁都寸步难行,形成了此时魏国西部战场上暂时的平衡,而这时候,打破平衡的人来了——吴起。

吴起到任之后,经过短暂的准备,便发动了对秦国的东征。公元前409年,吴起先夺取了当时秦国西河的重镇大荔,然后铸城守卫。他再接再励,接连夺取了五座边城,他进攻很讲策略,基本上是循序渐进,打下一个城,就立刻重兵防御,待到站稳脚跟后,再继续进军下一个城池,就这样步步为营、滴水不漏,渐渐地推进到了整个西河地区。在这个过程里,秦国曾经多次组织反攻,皆被吴起打退,到了公元前408年,吴起已经占领了秦国的合阳、华县等地区,整个西河都被吴起收入囊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复西河的战役中,魏文侯给予吴起的兵马,最多只有8万人,而对面秦国的兵马,一度曾经达到了20万,兵力差别如此悬殊下,却能连战连胜,确实不易。

西河地区的获得,在战国早期的诸侯战争中有着重要意义,秦帝国东出的道路被完全堵死,之后的很多年里,他们不得不对魏国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同时开始向魏国学习,积极地谋求变法。而对此时的魏文侯来说,魏国得到了西河,也就得到了当地的千里沃野、大量的人口、珍贵的战略要地,这样重要的地盘,当然也要可靠的人去把守,除了吴起,也就没有别人了。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设立西河郡,吴起被委任为西河郡守,这是他军事生涯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从此开始,吴起开始以西河为基地,开始了他战场的表演。吴起的军事思想与其他军事思想最大的不同,就是吴起提出了军事建设的思想,在他的军事理念里,临阵指挥固然重要,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却是准备情况与经济情况。所以在军队建设上,吴起采取了开发水利、储存军粮的措施,同时对于麾下的军队进行精简。他编选出了由精锐士兵组成的“武卒”,在战国早期,武卒是一支战斗力超级恐怖的步兵军团,凡是被选入武卒的魏国士兵,都是可以拉20石强弩,并且具有高耐力奔跑能力的精兵,凡是能够入选武卒的魏国士兵,不但免除全家的赋税,更给予优厚的国家补偿。所以在当时的魏国军队里,作为一个士兵能够入选武卒,不仅仅意味着这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可以从此大变样,更意味着一种无上的荣誉。从那时候起,魏国军队的士兵们开始苦练杀敌,上演士兵突击的励志故事,人人都为能够成为武卒而努力。与此同时,吴起非常重视边境的生产,多年以来他采取屯垦政策,命令士兵们战则为兵,归则为农,在当地积极发展生产。所以他到任没几年,西河当地就出现了仓储丰厚、经济富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