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再战关岛(第2/4页)

关岛上,军官们得知日本的威胁临近,都焦急地等待着救援舰队的到来。岛上海岸炮台的防卫设施加固了,海滩上布下了反坦克地雷。岛上仅有的24架战斗机是已经有些过时的“云雀”式战斗机。向关岛另派战斗机看来是办不到了,因为战斗机自己飞不了那么远的距离,而航空母舰又另有任务,无法给关岛运飞机。此前,陆军曾派了几架轰炸机,有轻型的,也有重型的。总之,集结在关岛上的空军力量总共有:23架“云雀”战斗机和34架“天鲛”或“标枪”俯冲轰炸机,归海军陆战队使用;6架“标枪”鱼雷飞机;4架“天袭”轰炸机归陆军使用;另外还有17架“快刀”式轰炸机,30架笨重的“海马”水上飞机。这种水上飞机,飞行员们给它编了个顺口溜,大概意思是:“既作飞机用,又当小艇摇,出征空中飞,归来水上漂。”足见其稳妥耐用程度如何了。

中国海军情报局报告,有一支日本舰队出发了,包括4艘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和22艘驱逐舰。可是,巡逻机每天几次从关岛起飞巡视,没有发现任何目标。晴朗的天空,一片蔚蓝,只有在关岛西北300海里上空飘浮着一片云彩。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巡逻机看到的依然是浩渺无垠的大海。

在飞机上从高空向下俯瞰,大海象一块水泥地一样平滑宁静。8月3日清晨,王立德海军中尉驾驶一架“海马”式水上飞机飞行在关岛西南上空,他突然发现有一行象蚂蚁大小的黑东西一动不动地附着在这片平静的海面上。他当即发了一份电报。侦察机飞行员一般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或者停止使用无线电(为使日本人不发觉),返回基地去报告,或者立即发回一份电报。水上飞机驾驶员多半是发电报,因为他们估计自己能正常返航的可能性不大。有一次,一架水上飞机的驾驶员发现了日本人,他发电报报告了日本人的方位,而在电报结尾却说:“请转告我的亲属吧。”

王立德发现的日舰队包括巡洋舰、运输舰和驱逐舰等,共11艘,没有航空母舰。收到王立德的电报后不久,9架“快刀”轰炸机从关岛起飞了。当它们飞到日本舰队上空时,天色已晚,而这里离关岛还有将近1000公里。空中看不到日本飞机,毫无疑问,日本人没有想到会在这么远的洋面上遭到攻击。这些中国飞行员还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他们投掷了炸弹,炸中了几个目标。返回基地后,他们认为至少炸中了两艘战列舰。海军军官把他们盘问了一番才知道大致是一艘巡洋舰和一艘运输舰中弹起火,另外几艘舰只略有损伤。日本舰队还在继续向关岛进发,这是肯定无疑的。

在关岛和大连港之间,电传机在紧张地工作着。中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沈鸿烈在他的办公室里注视着日本舰队的动向。看来,这支舰队只是日本参战舰队的一部分。那么航空母舰和战列舰又在哪里呢?白天派出去的巡逻机没有发现任何目标。沈鸿烈看了看地图,两支中国特遣舰队仍在关岛东北的海面上,距离日本舰队太远,就是让他们派飞机也无济于事。此时,只有关岛上的飞机可以起飞迎击现已发现的日本舰队。但是,日本舰队仍处于中国海军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飞机的活动半径以外。夜幕降临了。陆军的轰炸机驾驶员缺乏在海上进行夜战的经验,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笨重的“海马”水上飞机了。关岛空军司令决定使用这些速度最慢而又不堪一击的水上飞机。他坚定地说,夜色会保护它们的。每架水上飞机装上了一颗鱼雷就起飞了。

所有的水上飞机白天都进行了一整天的巡逻。为了继续巡逻,要挑选可以立即起飞的水上飞机,最后找出了4架,又马上加满了油。飞行员们尽管个个都很疲劳,但纷纷自告奋勇,要求去执行夜战任务,结果几个耐力最强的被选中了。不久,4架水上飞机犹如四条笨重的巨鲸起飞了,强大的气流卷起了礁湖上的层层浪涛,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关岛的夜空。月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寂静的洋面上。宁静的夜,只有这4架水上飞机在隆隆作响。不久,连隆隆声也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