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中国人的铁和苏联人的血(第4/4页)

“我们的攻击力量是来三个军。这三个军是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都是能打的老近卫军。战斗是在1945年的1月28日晚上打响的,战斗一开始,我们的战士就以人海战术向敌人炽烈的火力扑上去。不惧死亡地顽强突击,无畏的献身精神在被炮火映红的夜空里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但从黑夜打到天亮,我们没有能够占领一块敌人的主阵地,部队伤亡比预想的要大得多。”

“29日,敌军的飞机铺天盖地而来,红军开始反攻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密集的飞机。敌机在环形防御阵地周围整整轰炸了一个上午,下午中国军队又兵分5路在坦克的掩护下出来反冲击。红军的伤亡巨大。30日晚上,真正的决战开始了。所有的红军攻击部队都已到齐,他们从正面方向发起了前赴后继的攻击——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苏联红军战士的顽强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战斗意志发挥到了极致。而中国人的物质效能和科学的综合指挥水平也发挥到了顶点。这是一场中国人的铁和俄国人的血的较量。”

“在炮弹和手榴弹连续不断爆炸的闪光中,敌军前沿阵地同时出现了激战状态。红军战士们冒着中国军队布置下的一层又一层的拦截火力毫无畏惧的冲锋,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士兵踏着尸体前进。环形阵地内到处是跃动的红军战士的影子,这些身影因为棉衣的缘故。看上去十分臃肿,但他们滚动前进时瞬间即逝。中国军队所有的坦克和火炮用最密集的发射速度向四周喷出火焰,在红军战士冲击而来的每一条路上形成一面面弹雨之墙。接近午夜时候,激战到达最高潮,与地面上流淌的鲜血相呼应的,是战场上空大约每过五分钟就升起的一群密集的照明弹,而由几十条曳光弹组成的光带,接连不断地平行或者交叉地穿过照明弹的白光之下。中国军队支援而来的夜航飞机投下了由降落伞悬挂着的更为刺眼的照明弹,长时间的如巨大灯笼一般在交战双方士兵的头顶摇荡……”

“当然红军落后的人海战术并非完全没有效果。中国有一处阵地失守,环形阵地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缺口。变成了一个凹形阵地。遗憾的是,天又一次亮了。铺天盖地的中国飞机又笼罩在红军的头顶。成吨的钢铁又朝着苏联英雄战士的血肉之躯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