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我们要去中国!”(第2/4页)

伊尔扎卡列夫是典型的俄罗斯人,中等个头,高鼻方脸,一头金黄的卷发,脸上总是红光满面。他靠在汽车椅背上,半闭着眼睛,一束轻柔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他双肩上的少将军衔被映得闪闪发光。他一会儿抬头瞅瞅车外,一会儿又催促司机快开,情绪显得焦躁不安。

这时,公路上有一辆吉普车迎面驶来,伊尔扎卡列夫看清了是一辆军车,他命令司机把车停下,汽车吱的一声停下了,对面那辆军车也停了下来。伊尔扎卡列夫跳下车朝那辆车走了过去,从对面车上下来的是乌拉尔军区司令员马尔科夫,少将军衔,也是俄罗斯人。两人先是握手,也许双方都感到还不够挚热,于是又紧紧拥抱在一起……

“司令员同志,我们今天到哪儿去?”

“去县委,我已经和他们说好了。”

两辆吉昔车,一前一后朝县城方向驶去,沿途一眼望去,人烟稀少,虽然草原上的雪还没有融化,仍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牧人赶着羊群在放牧。

汽车驶进了一个村子,“红军首长来了!”人们从家里跑了出来,有人弹起了六弦琴,有人拉响了“巴扬”。

“大家跳吧!唱吧!尽情地欢乐吧!”伊尔扎卡列夫高叫着跳起了俄罗斯骑兵舞……

“呵……呵……呵……哎……哎……”人们随着他的舞步的节奏,一阵又一阵地欢呼起来。接着,马尔科夫也参加了跳舞的行列,他一边跳,一边摘下军帽扔到空中,双脚用力朝前踢着,发出“嗒嗒”的响声……

舞会结束了,伊尔扎卡列夫和马尔科夫并没有想离去的意思,他俩从汽车里拿出了伏特加酒和羊肉,牧人们又一次欢呼起来,特别是酒在当时可是难以看到的好东西。牧民们从家里拿来了仅有的面包和奶酪,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喝酒,边拉家常,说来说去,说得最多的还是想吃饱肚子。

伊尔扎卡列夫见时机到了,便向马尔科夫使了个眼色。

马尔科夫站起来向人群扫了一眼,没有发现有党政机关的干部,便低声说道:“大家不是想吃饱饭吗?我倒是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什么办法?……您快说呀……”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什么的都有。

“现在只有一条路,到中国去!”

人群一下子炸了窝,有人说:“去中国,那不是叛国吗?”

“别的倒不怕,就怕中国人不要我们!”

“怕什么,中国人不是象宣传的那么可怕!他们对待我们的人一直很和善,已经过去的人,只要宣誓放弃社会主义,效忠中国,就不会受到任何歧视!在中国有几十万我们的人!他们都生活得非常好!”

伊尔扎卡列夫一本正经地说:“谁愿意到中国去,可以到军委会去领通行证,有了通行证就可以到中国去了。”

听到这里,人群一哄而散,都去领通行证。

离县城不远有一处口岸,对面山口的下面是一条峡谷,在多雨的季节里,它就变成了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在两个山口之间,有一座新塔起的浮桥。

清晨,成百上千名拎着行李,拖儿带女的牧民,来到口岸,要求到对面去,一名红军哨兵惊讶的问道:“那边是中国军队的防线,你们要干什么?”他的话音未落,立刻招来一片叫骂声,无论值守的红军士兵如何劝说和阻止都无济于事。这时,要求过去的人已经达到数千人,可是公路上仍有人流源源不断地涌来,这些人的手里拿着清一色的通行证,嘴里喊着:“我们要过去!”

“我们要去中国!”

“你们这是从哪里弄来的证件?”当红军士兵正在查询证件时,又有数千人赶到了,口号声、叫骂声、争吵声响成一片……

值班人员急中生智马上打电话给军分区,本来已经接通了,但电话却莫明其妙的断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