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不要命的中国人”(第3/4页)

舰长的作战住舱在驾驶室后面,再后面是海图室,是航海长处理公务的地方。

今天上午,为了方便作战,把舰桥作了必要的“拆除”,也就是把驾驶室四周那些沉重的钢架窗卡钮松开,把窗子放到窗台里,使四面透空了。

在海图室里,一位少尉操舵长把军舰每次转向的航速和方向,以及转向时间都填写在一本制式飞机的“大本子”上。陌生人是分不出谁是军官谁是士兵的。每个人被太阳晒得黝黑。从将军到新来的勤务兵,每一个人那天上午穿的都是工作服。弗莱彻海军中将和维安舰长穿的是海军制式飞机帆布卡叽风衣,卡叽拉链衬衣,棉卡叽裤,戴着战斗帽和新的钢盔。

舰桥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打扮,头戴钢盔,身着蓝色斜纹工作服,或是卡叽衬衣和裤子。在这一带钢盔很适用,因为里面有个钢纸垫圈,没有弹片危险时可以遮太阳。但是,今天按照命令,飞行甲板上和舱面以上的每个人都戴了钢盔。每个人都要把海军制式飞机救生衣(大部分是木棉背心)放在岗位附近。飞行员和所有能飞行的人,包括维安舰长、副舰长帕特森和一切参加飞行的人员,都有一个新的橡皮救生衣,这种救生衣用一个小压缩气瓶就可以吹起来,用嘴吹也可以,但在必要时才充气。

那天一大早维安就碰到了牧师,他正在到处找一顶战斗帽。帕特森答应他可以到舰桥上观战,但必需找到一顶战斗帽。他到底没能找到,因此未能看到“哈巴库克”号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场战斗的壮观场面。

维安舰长随身带着一只名叫“酋长”的纯黑西班牙长耳狗。通常,酋长总是跟着舰长,寸步不离。但是,今天这只小狗却被一根很长的皮带系在舰长的作战住舱里。舰上的火炮一开火,可把它吓坏了。皮带很长,它足以把鼻子伸到海图室或跑到舰桥上。这就是给它安排的战斗部署。10点钟就把它系在那里了,结果它一直低声嗥叫着,用鼻子和耳朵拱门。

“哈巴库克”号除了进行蛇形运动外,还总要驶出舰队队形的中心,转向顶风,好让掩护它的飞机起降。这样,这艘巨大无比的军舰就总要向左转,把护航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甩在左舷。这些舰只不管“哈巴库克”号怎样机动,始终保持它们的位置。

为了保护这艘军舰,维安海军少将手里控制了30架战斗机和16架侦察机。“大溪地”号和“轩辕”号航空母舰也各自掌握一支同等作用的兵力。保护这艘主体结构完全是冰山的航空母舰是它们的主要任务(这始终是它们最重要的目标),除此之外,它们也保护舰队中的其他护航舰只。

现在,维安海军少将把他的战斗机和侦察机一分为二,在上空保持15架战斗机和8架侦察机,其余的飞机则在飞行甲板上加油,按照较短的间隔进行轮换,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载燃油和弹药进行战斗。装有增压式飞机引擎的战斗机在高空,监视可能出现的日本俯冲轰炸机,侦察机则受命监视低空的鱼雷机。

“哈巴库克”号上的第一次战斗警报是10点钟拉响的。据报告,有12个“妖怪”(不明飞机)正从前方接近。但是,观测哨始终没有看到它们,舰上的每个人都走上了自己的战斗岗位,就连军官会议室的勤务兵也到某一炮位上充当运弹手了。

10点50分第二次警报拉响。一架侦察机呼叫:“凯特尔呼叫航母。右前方飞来大股敌机,距离六十海里。”军舰的扩音器广播了这个消息,全舰每一个人立刻认识到他们要和日本人的空袭部队进行一场激烈的鏖战了。维安舰长曾对弗莱彻说,他敢肯定日本人要来的话就在11点左右。现在证明他的话是千真万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