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罗布泊里的奇异闪光(第3/4页)

当预定的爆炸时刻——10月16日凌晨4时到来时,天气仍没有好转,多云夹有小雨,空气湿度很高。钱文长将爆炸时间推迟了1小时。5点的时候,天气转晴,钱文长决定30分钟后起爆。守卫在原子弹铁塔下的5名士兵接到杨朔铭的电话,打开事先安装好的探照灯,将铁塔和装有“椰子”的小屋照得雪亮,然后分乘几辆吉普车前往8公里外的掩蔽指挥所。杨朔铭把钱文长留在了那里,自己赶回基地营房。与钱文长一道留在掩蔽指挥所里的王金昌博士脸上、手上、胳膊上涂满防晒油,与一群年轻的科学家打赌原子弹能不能爆炸,钱文长也参加了这场押宝游戏,他那顶著名的软礼帽里很快就塞满了赌注。

凌晨5时39分15秒,南开大学的物理学家陆宇鸣博士扳动了主传导器的开关,接着开动了第二、第三级传送器,电流信号传到了“椰子”的计时引爆器中,人们开始紧张地计算时间。杨朔铭趴在张孝准和蔡锷之间,心里盘算着这颗宝贝炸弹要是不能爆炸,中国国会大概就会在战后召开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听证会,质询那十多个亿的银元究竟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他半开玩笑地对蔡锷说:“想不想跟我一块儿在国会大厦附近买间房子?很可能咱们下半辈子就要在国会度过了。”蔡锷大笑起来,张孝准则笑着说:“国会的人肯定会吃了我们。”

杨朔铭的担心随着读数到零时迅速发生的爆炸而消失了。“椰子”爆炸的时间是1944年10月16日上午5时40分,爆炸当量为2.6±3.2万吨TNT炸药。当时目睹了这次壮观奇景的德意志帝国公主伊莲妮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它就像人类前所未见的一次日出。一轮巨大的绿色太阳,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就升到8000多英尺的高度……把大地与周围天空照得通明。一个直径大约1英里的巨大火球向上升去,颜色不断变化,从深紫色变为橙黄色,扩散了,变大了……一种被禁锢了千万年的自然力量从自身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我似乎亲耳听得见开天辟地时上帝说:让世间有光吧。于是就有了光……”

甚至连不那么夸张的张孝准将军也在一份写给陆军部的报告中这样描述了这次爆炸:“整个原野被一种强度比正午的太阳大许多倍的刺眼光芒照得通亮,那是金色的、深红色的、紫色的、灰色的和蓝色的光芒,它以无法形容的清晰和华美照亮了每一座戈壁,每一道沟谷……爆炸后30秒,先是冲来了气浪,猛烈地冲击着人和物,几乎立即就随之响起强烈、持久而可怕的怒吼,似乎在预示着世界的末日……”

有一些人只看见了闪光,却没听到爆炸的巨响。这些人是负责另外一个试验的人员,他们手里握着一些特制的箔片,在冲击波到来的时候,他们将这些箔片从手中撒了出去,箔片被吹到了几米远的地方。观测人员已经事先计算好了不同爆炸当量下纸片飞越的距离,然后根据箔片被吹走的距离测算出这次爆炸的强度。

完成计算后他们坐进一辆用铅板屏蔽的“灰狼”式坦克,用一个机械抓斗挖掘土壤样品。由于辐射太强,人们还不能直接进入爆心地带,而几天后身穿防护服的中国科学家进入那里时,发现爆心周围的沙漠被冲压成浅碟子一样的地形,半径500米以内的沙子熔化后凝结成一层碧玉一样的翠绿色坚硬物质,爆心中央是一个半径52米、深3米的坑,坑内是极细的粉状灰尘。30米高的铁塔已经变成了气体,耸立在爆心800米外、用混凝土固定在地面上的巨形钢制容器和其外面40吨重的钢塔也在冲击波之下变成扭扭歪歪的废铁。

陆宇鸣博士兴高采烈地对杨朔铭说:“战争就要结束了!”杨朔铭点了点头,回答道:“对,等我们把一两个这玩意儿扔到苏联和日本之后。”接着他平静地对钱文长等人说道:“我为你们全体人员感到骄傲。”钱文长则简捷地答道:“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