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替罪羊”(第3/4页)

委员们来到斯大林的别墅。他正在小饭厅里,坐在圈椅上。他看着委员们,问道:“你们来干什么?”他的神色有点奇怪,他提的这个问题也有点奇怪。要知道本来应当是他来召集他们的。

莫洛托夫代表大家说,应该集中权力,以便迅速地解决各种问题,尽快把全国都动员起来。这样一个机构应当由斯大林来领导。斯大林惊异地看了大家一眼,没有表示任何反对意见。“好吧。”他说道。

大家对望了一眼,他们知道,对斯大林来说,正在逼近的这场灾难不仅是对苏联每个公民能够造成的那种危害,还是斯大林以之自许的“人间上帝”的毁灭。“领袖”正在从比其他人更大的高度上跌落下来。对于一个相信自己是出类拔萃、有洞察力、负有特殊使命的人来说,脚下出现的裂隙确实是一个无底深渊。斯大林处于深刻的精神震荡之中,几乎到了麻木的地步。

斯大林可能认为,几乎全体政治局委员到他这儿来是否打算撤销他的全部职务?甚至是想逮捕他?因为最方便的就是把一切过失都“推卸给”一个人。他斯大林早就相信,任何失误和失败都应当有一头“替罪羊”。应当让人们出出气,把有过失的人痛骂一顿。但斯大林在他的战友们心中的威望太高了,以致他们好像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想法。斯大林甚至在“垂头丧气”(按莫洛托夫的说法)的时候,在他们眼里也是伟大的。如果他们读过别尔嘉耶夫的书,他们就会想起他的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只能从高处跌落,所以一个人的跌落本身就表明他的伟大。”这种伟大是他们自己为“领袖”塑造的,而现在则希望他仍旧留在原来的高处并领导他们。

斯大林向来访者们表示出想辞职的意思,因为他怀疑大家想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他斯大林一个人。战友们马上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们不仅绝无此意,并随时准备让任何别有用心的人“去见鬼”,因为“没有任何人比你更能胜任”。

斯大林又回到了克里姆林宫。面对极端危急的形势,他必须把全部权力都集中起来。苏联最高统帅部“斯塔夫卡”名义上由国防人民委员会主席铁木辛哥元帅担任,但实际上任何决策只要得不到斯大林的批准(这位领导人有时对一个“KV”坦克排的使用,或者铁丝网的发放都要插手),就毫无效力可言。斯大林才是真正的、具有无上权威的最高军事统帅(相形之下,杨朔铭的军事统帅权在当时要有限的多),而且他还要把全部后方权力也抓在手上。为此在6月30日,成立了由他本人担任主席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莫洛托夫,成员包括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贝利亚。所有苏联边疆州区、各军事工业人民委员会、甚至主要工业企业、基建单位都在该委员会,或者更准确的说,在斯大林本人的直接控制下。

虽然斯大林不愿承认战场上的不利形势很大程度上是他所造成的,但巨大的失败毕竟已经给斯大林上了一课,并迫使他做出了战略撤退的决定。东南方面军奉命后退,掩护斯大林格勒方向;东方面军则退至乌里扬诺夫斯克,掩护古比雪夫方向,阻止华军扑向莫斯科;而东北方面军必须撤退到更向后的内线防御。

在作出撤退部署的同时,缺乏现代战争知识的斯大林在战术上也拿不出更多的办法来提供给前线部队。和他的敌人杨朔铭相比,斯大林对现代战争还了解的太少、太少,但他对空军却颇为倚重。在战争初期,一旦战况恶化,斯大林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动用空军。而为了更集中的对空军实施领导,他在6月29日设立了拥有副国防人民委员权利的空军司令员(首任司令是日加列夫将军)。

如果说在现代军事领域,战争初期的斯大林多少还是一个生手的话,在运用铁腕方面,他的经验却是丰富的。在战争形势极为紧张的时刻,斯大林也没有忘记用铁腕去惩罚那些他认为应当对失败负责的人:东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被撤职,表现不错的第8集团军索宾尼克夫少将接替了他的职务,而副总参谋长瓦杜丁中将被任命为这位少将的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