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三路包抄(第3/4页)

与这3路华军对峙的,是罗科索夫斯基和霍特指挥的苏德联军。总兵力1526000人,有火炮、迫击炮2150门,坦克1430辆(包括德国人的80辆“虎”式坦克和30辆“虎王”重型坦克)。总的看来,苏军地面部队仅相当于华军的一半,在兵力对比上处于劣势。在空中力量方面,中国空军在6月24日拥有作战飞机12316架,其中包括“披毛犀”战斗机2252架、“金丝燕”战斗机1412架、“快刀”中型轰炸机2231架、N4“飞火”战术攻击机1365架,N5“蜻蜓”战术攻击机1442架。而苏军在这里仅有367架“斯勃”快速轰炸机,470架老旧的“伊-15”、“伊-16”、“伊-153”战斗机,49架侦察飞机。无论飞机数量还是质量,苏联航空部队都处于下风。

尽管兵力处于劣势,但是苏军这一次的战备相对以前比较充分。为了集中兵力,集团军和下属的各步兵师在防御中都只能编成1个梯队,各步兵师仅留有1个营的预备队。罗科索夫斯基还尽可能地建立防御纵深。战斗力较强的德国志愿军的到来也给苏军增加了新鲜血液,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已经不能阻止苏军的毁灭。

1944年6月22日,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和大批轰炸机的轰炸后,华军发动了进攻。尽管得到了中国空军大批轰炸机的直接支援,但在预先有准备的苏军抵抗下,华军的进攻还是很不顺利。在最初几小时的战斗中,华军就有10000余人伤亡。尽管苏德联军顽强防御,华军还是不断的向前推进,并且锲入了苏军阵地。在这最开始的战斗中,苏军步兵第14师师长祖勒巴少将和大批军官在华军的空袭中丧生。

为了缓解华军进攻的压力,苏军发起了强行的反突击。苏军的这次行动完全出乎华军的意料。由于摸不清苏军反击兵力的规模,到当日日终,华军未能进一步推进。

3天后,华军再次发动进攻,但在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下进展不大。共计13500人的苏军突入到了华军的侧后。为了消除这支兵力所造成的威胁,华军不得不调来新的部队。尽管华军投入了绝对优势的兵力,消灭这支苏军的战斗还是持续了3天。而华军对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解救行动则不得不停了下来。

在7月1日才发动进攻的中路和北路,华军也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苏军凭着对当地气候和环境的熟悉,表现得比战争开始时强的多。苏军步兵第104师和内务人民委员会所属的第72边防总队表现出色,成功的顶住了华军的进攻,但在华军优势兵力的不断冲击下,苏军的主要防御阵地依次被突破。

总的来说,在达成战役突然性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在该地区还是取得他们所预期的战果,当然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到7月1日为止,在短短9天的战斗中,中国军队的死伤总数已达20000余人。

在两个方向上,中国军队都占有兵力优势,因而苏军也没有在一线死守的意思。1944年7月2日,中国第11集团军(编有7个步兵师)和蒙古集团军渡过了普辛河。抵抗他们的是新组建的红军南方方面军。该方面军编有由敖德萨军区改编的第9集团军,和在里海军区及乌里扬诺夫斯克的部分驻军,以及乌法军区部分部队基础上组建的第18集团军,编有步兵第l7军,机械化第16军,包括山地步兵第96、60师和步兵第164师,坦克第15、39师和摩托化第240师,航空兵第64师,混成航空兵第45师,以及独立步兵第9军。

在兵力上,南方方面军的苏军并不处于劣势,而且由于航空部队躲开了中国空军的突然袭击,因此保存了相当力量。超低空飞行的苏联战斗机经常给行进中的蒙古军队,特别是骑兵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但南方方面军北面的东方方面军此时已被华军击溃,这就迫使南方方面军在侧翼暴露的威胁下不得不边打边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