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先下手为强(第3/4页)

第二架苏联轰炸机也喷出了红色的火焰,在坠落中爆炸,它的机翼象一片大树叶飘落下来。接着又是一架,它一边燃烧着一边翻着斤斗往下掉。就这样一架接着一架。最后一架掉在了附近的村子里,足足燃烧了一个小时。地平线上出现了六个高高的烟柱,这六架敌机全被打掉只用了几分钟时间。

“真他妈的牛啊!”杨兆国身边的吕基贤上尉望着天空中一掠而过的新式战斗机,脸上全是羡慕之色,“还是战斗机过瘾啊!”

他们此时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战例,整个战线到处都是如此。前来攻击的红军轰炸机既没能从华军对空炮火下逃脱,也没能逃避掉中国战斗机的拦截。

“整整一个下午,他们连续前来轰炸,”吕基贤上尉在日记中写道,“仅在我们机场,就击落了二十一架飞机,没有一架能够幸免。”

1944年6月22日,注定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日子,记录下了中苏两国空军交战二十四小时的战果。

据不完全统计,苏联损失各种飞机1862架(能够用于作战的飞机数量要少得多)。中国损失飞机55架。苏联损失的飞机中有823架是被战斗机和高炮击落的,剩余的飞机是在地面上被中国飞机炸毁的。

中国空军总司令姜大伟上将不敢相信这个报告,私下派人进行调查。总司令部的军官们在华军占领的机场一连搞了好几天,统计烧毁的苏联飞机残骸。统计出来的数字更为惊人,毁坏的苏联飞机竟在2200架以上。

后来情报人员从苏联人那里弄来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莫斯科国防部的备忘录写道:“敌人地面部队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空军的突然袭击……敌人的轰炸机部队集中突击我国境内的86个机场。首先遭到攻击的是驻有苏联新式战斗机的机场。在这种突击和激烈的空战中,我方损失飞机2200架。其中有800架以上是在地面被炸毁的。”

“仅在东方方面军战区,敌人就成功地炸毁停在地面上的飞机562架,在空中击落370架。”

6月22日傍晚,中国空军就完成了夺取和掌握制空机这个首要任务。从开战的第二天起,空军的所有部队便开始转为从空中支援陆军作战。

在各条战线上,快速推进的华军地面部队都得到了空军战术部队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俯冲轰炸机为坦克开辟道路,苏军的顽强抵抗全被粉碎。

6月23日,清晨。

坐在“蜻蜓”战术攻击机里的杨兆国透过座舱玻璃向下望去,看着在“蜻蜓”编队的下方平原上滚滚向前的钢铁洪流,心中竟然隐隐有诗意萌动。

“……两翼是‘灰狼’的轻骑

如同刮过战场的旋风

恰如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

再一次让上帝之鞭阿提拉降临俄罗斯大地

而自行火炮和火箭炮的咆哮

就是战神的鼓点

划过天际的金属机翼

是阿瑞斯的战斧之光

是宙斯的天神闪电

是北欧的女武神巡游……”

远处的地平线上,闪耀着道道冲天的红光,接着便是阵阵闷雷般的轰响,仿佛火山爆发了一样。

杨兆国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上显示的时间,他知道,这是炮兵在为坦克部队做炮火准备。

杨铭筠当然无法看到,在“全军炮击”命令下达后,霎时间,4000门大炮在阵阵震耳欲聋、山崩地裂般的轰鸣声中狂吼起来时的情景。

整个战线立时爆出冲天火光。连珠炮似的轰击把地狱烈火雷霆万钧般地倾泄到了苏军阵地上。猛烈的爆炸声甚至在几十公里开外的斯维尔德洛夫城都能听到。不一会儿,中国炮手们便失去了听觉,他们所戴的厚厚的手套也被烧得火红的炮管烫穿了。一名中国军官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大地就在脚下颤抖,就像一面铜鼓的蒙皮似的。”一位蒙古军官虚构了一个怪异的场面:“就好象在粗糙荒凉的雪原戈壁滩上,巨人们划着如同松树般粗壮的火柴,随后,一阵狂风又把火焰给吹灭了一样。”